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如何改变中国制造成本危机

2017-08-23 14:23:09

中国现在由于工资上升、汇率上升、能源本钱上升等因素,中国的制造本钱已接近美国,这无疑给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而一样的产品也在中国美国会有不同的价格,其主要缘由有:1.品牌效应。2.交易费用。3.知识产权。4.消费文化。

前不久,美国波士顿咨询团体发布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表明,中国的制造业本钱已与美国相差无几。如果美国的本钱是100,那末中国的本钱就是96。中国制造业本钱仅比美国低4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本钱的上升,主要有3个缘由:工资上升、汇率上升、能源本钱上升。这几年,很多企业都将制造业基地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乃至转回美国。以致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感慨:“反正我是没有料到这么快中国的本钱优势就没了,10几年的时间就没有了!”

如何改变中国制造成本危机

我没有周其仁教授那末乐观,由于我最少5年前就预计到了中国制造业本钱的拖累的地方,因此今天绝对本钱优势的丧失其实不使人奇怪。何解?1件产品的总本钱包括两个部份:生产本钱,交易费用。生产本钱由要素价格构成,是直接的看得见的本钱。交易费用指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各种费用,包括搜索价格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监督和履行契约的费用,和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费用,也能够统称为“制度运行的本钱”。最少在5年前,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在生产本钱方面有优势,但是在交易费用方面只有劣势。这意味着甚么呢?1件中国制造的产品,按理说在中国销售应当比在美国销售的价格更低。由于产品离中国市场的运输距离近,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类似,而美国距离远,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是陌生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很多电子、服装、机械产品,虽然是“made in China”,但是在美国却卖得更便宜。为何“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呢?就是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发达、法治完善,制度运行本钱低,致使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了1大块。而中国,由于腐败、管制、浪费、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各种缘由,导致制度运行费用高过美国,这些交易费用终究都体现为各种附加在产品上的税和费。

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期间,体验到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倒挂现象,因而回国后写了1篇文章《为何“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发表在2010年的《经济学家茶座》上。结果,这篇文章2010年底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天涯论坛的“关天茶舍”将此文放到了头版头条,当时的点击数超过50万次!以后,中央电视台和多家报纸杂志都采访我,或报导了这1现象。尔后,时寒冰、韦森等人也对此话题高度关注。听说,此文乃至惊动了高层,有关部门为此还专门进行了解释。我无意中击中了国人的“痛点”。本是无意插柳之作,却几近注定要成为我此生流传最广的文章,但它并不是学术论文!

回到今天的正题。既然由于交易费用的摊销,致使中国制造业的总本钱居高不下,乃至与美国相差无几,那末如何下降中国制造业的本钱呢?其实,知道缘由了,对策就很简单:加快市场化改革,破除各种垄断气力,减少价格扭曲,各种杂费就自然降下来了;澄清吏治,革除腐败,减少浪费,下降政府的运行本钱,税收就能够降下来了;加大创新力度,“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产品利润率就上去了,价格贵1点也无所谓。关键是,政府做不做得到?

如何改变中国制造成本危机

1、1样的产品,不1样的价格

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1个热门问题是:一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何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1件哥伦比亚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但是,1模1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一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3,在美国卖600美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买了1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炒到了6000元以上。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当是著名的Coach皮包了。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1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1番。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常常不到中国的1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定致使大量的套利者。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常常蔚为壮观,出手阔气,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凶神恶煞。我就亲眼目击1堆中国人从1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致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1半都是中国人。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巴不得会说中文。由于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常常1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听说,1些地方的Coach店不能不规定,每一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1刻,我乃至怀疑中国还是否是1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本钱包括生产本钱、运输本钱和销售本钱。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本钱和销售本钱肯定比在美国的本钱要低,那末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产品的输出地竟然比输入地还贵,这是1种逆向的价格差。我们从未听说过“北京烤鸭”在北京比外地还贵,也没有听说过“南丰蜜桔”在江西比在北京更贵。那为何1些在当地制造的产品在当地销售反而比外地更贵呢?这的确是1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2、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交易费用

最近,《新京报》的1则报导援用1些专家的观点,认为是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致使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更便宜。经过若干次调剂,中国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从当初的9.8%提高到了现在的13.5%,部份商品高达17%。1些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相当于政府给予了1些出口商品补贴,因此这些商品的本钱和价格就能够低于国内同类商品。我认为这个观点缺少说服力。首先,即使扣除退税补贴,美国商品依然比中国商品便宜许多,这多出来的这些价差如何解释呢?其次,虽然这些出口商品享受了中国政府的出口补贴,但是美国政府还要对它们征收进口关税。假定美国关税与中国持平,那末1减1加,也算抵消了。

根据我自己的视察,我认为有4个方面的缘由致使了这类逆向的价格差。

第1,品牌效应。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价格等于本钱加上行业平均利润。因此,假设两种商品本钱相同,而价格不同,那末1定是市场结构不同致使利润不同。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产品的利润相对微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产品的利润相对丰富。这是最直接的1个解释。以广受中国女性欢迎的Coach包为例。中国作为1个发展中国家,消费潮流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有1句话说,西方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国女性觉得Coach包时尚、潮流,把具有这类名牌包作为1种身份的意味,因此致使中国国内的Coach包奇货可居,自然供不应求,从而使品牌具有者取得暴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Coach虽然是皮包名牌,但是最多整体上只能算2线品牌,真实的1线品牌是Gucci和LV。Coach是美国本土名牌,Gucci是意大利名牌,而LV是法国名牌。和大部份奢侈品1样,真正领先潮流的产品还是在欧洲,而不是在美国。1个朋友打了1个有趣的比方,如果说Gucci是王府井大饭店,那末Coach只能是人大西门旁边的天使食府。美国人买Coach包,就好比买家用电器。因此,Coach包赚不到美国人的逾额利润,只能去赚中国人的。其实,即使是Coach包,也分流行款式和普通款式。在outlet这样的打折直销店销售的,常常是普通款式,而流行的款式是不会立即打折出售的。这就造成1种错觉,中国人以为在美国捡了大便宜,其实就是捡了便宜货。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类服装和鞋子,也符合类似的逻辑。

1个相干的问题是,像Coach包这样的产品,怎样说也算名牌,为何它们在美国就赚不到暴利呢?我认为,这个美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在1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1旦1个企业通过下降本钱或创新产品在竞争中胜出了,它就能够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进行大范围扩大,由于其他企业根本不能生存下去。所谓“赢者通吃”其实就是充分竞争的必定结果。经太长期的生存竞争,每一个行业就只剩下少数几个品牌可以相互对抗。例如,运动服装业由耐克和阿迪达斯平分天下,碳酸饮料业由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分而治之,而皮包业由Gucci、LV、Fendi和Coach4强称雄。优越企业1旦建立了品牌名誉,大举扩大,有了范围经济和范围经济,本钱自然下降,因此售价也相应下降。例如全球500强老大沃尔玛连锁店,靠的不是高利润,而是薄利多销。但中国是1个转型国家,很多国有企业亏损却不能退出,很多私营企业盈利但没钱扩大,资源存在很大程度的误置,从而难以构成大品牌、大扩大、低本钱、低利润的良性循环。因此,一样是名牌产品,但是其在美国的品牌溢价低于在中国的品牌溢价。但是,如果1种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是美国名牌,但在中国卖出比美国更高的价格,就需要有其他解释。

第2,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决定交易费用。因此,一样的产品,即使生产本钱相同,在不同制度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交易费用,从而构成不同的总本钱。假定品牌的溢价完全1样,交易费用更高的国家就会有更高的产品售价。这里的交易费用主要指政府对市场的保护本钱。假定广东东莞1个工厂生产了1批衬衫,它可以选择通过海运出口到美国,也能够选择通过陆路输送到北京。别看广州到北京相对较近,但听说有人做过比较,发现大陆沿途的各种收费和行贿所带来的运输本钱竟然超过了出口到美国的费用!我相信这不是天方夜谭,只要想一想1路有多少收费站就能够理解了。其实,运输费用毕竟是肯定性的,而更多的不肯定性来自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在关系横行的中国市场,1个工厂要拿到国内企业的定单,要花多少时间和财力去请客送礼?好不容易拿到定单,又要花多少时间和财力去拿到货款?相反,跟外国企业做生意,只要对方考察后肯定了合作关系,1纸传真常常就解决了问题。与国内企业打交道的这些“攻关费用”,其实都要算进生产本钱里。因此,简单地说一样的产品有一样的生产本钱,这对国内销售企业很不公平。正是国内市场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公道致使了高昂的交易费用和制度运行本钱,从而腐蚀了国内产品的利润空间,价格只能水长船高了。

像联想公司出品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产品,被从IBM公司手里收购过来后,完全是在中国生产的,现在也不是美国名牌,但是其价格在美国还是相对便宜。品牌溢价不能完全解释这个现象,由于中国消费者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多数会偏好惠普、戴尔、苹果等外国品牌。我认为这个例子典型地体现了交易费用的差别。联想在国内是做贸易起家的,应当说在渠道方面投入了巨资。但是它是在中国,而且很多生意是和政府部门合作,因此销售本钱、货款回收获本和售后服务本钱一定不低。在美国卖电脑就相对简单了,企业只要与合作方签订了协议,大部份交易都是通过网站进行的。消费者要买电脑,先上网查看,然后打电话或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预订,并且在线付款,然后等着邮政或投递部门送货。如果消费者不满意,可以在1定期限内无条件退货。哈佛大学科学综合楼地下室有1个电脑专卖店,只有两3个员工,周1到周5的白天上班,里面的货物大部份是展品,拿货需要网上或电话预约。我想买1根Thinkpad的电源线,他们都说没有,让我直接从网上订购。中国消费者或许不习惯这类“非人性”的服务,但是对厂家和销售商来讲,本钱就大大地下降了。要知道,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力服务了,由于人少。

第3,知识产权。前面提到的交易费用都是看得见的直接本钱,可以直接计入价格。但是有1类本钱是没法直接计算却必须包括在终究价格里的,这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本钱。名牌产品之所以有溢价,主要是由于它品质更好。崇高的品质来自于企业延续不断的创新和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投资。如果1个国家缺少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企业就不敢冒险去创新,而只能去生产那些短平快的产品,获得短时间薄利,或干脆帮外国品牌代工,拱手让出大部份利润。美国有微软这样伟大的企业,是由于美国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完善法律。微软曾和美国310个州和联邦司法部对决公堂。要是在中国,按我1个大学班主任的话说,“1个派出所就能够把它灭了”。如果政府能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市场上就不会有那末多假冒伪劣商品,优势企业就能够实现市场扩大,从而像美国那样构成范围化生产,并终究通过降价让消费者得到好处。去年夏天我到苏州出差,看到当地很多丝绸小店出售“手工刺绣”。其实,仔细视察可以发现,那些手工作品都是摆设,真正出售的全是机器生产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机器生产的,想卖高价是很难的,因此几块钱就能够买1幅。当大范围的机器产品占据了市场时,企业即使想生产出高品质的手工产品,又有几个消费者会相信呢?去年年底,我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转机,发现机场商店出售1些日本人手工制作的刺绣,上面标有手工制作的官方认证,1块手帕大概要卖几百元人民币。两厢对照,令我感触很深。这几百元的价差,其实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本钱。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护本国产品的知识产权,不但本国产品难以成为名牌产品,而且还将沦落为他国名牌产品的打工仔。特别是当前,“山寨文化”盛行,国人不以侵犯知识产权为耻,反以为荣,只顾短时间利益,必定失去长时间市场。是的,文化因素,这正是我要谈的第4个缘由。

第4,消费文化。中国人大概是穷怕了,所以1旦有钱,1定要炫富;即使没钱,为了表现得有钱,也要花大代价去炫富,这是1种畸形的文化。听说,很多在校读书的女生为了买1个LV的皮包,可以忍痛受饿吃几个月的方便面。很多公司的低阶白领,领了工资就去买奢侈品,特别是皮包。想一想看,假设1个普通职员有1天也买了1个Coach包,那末她的主管一定要扔掉之前的Coach包去买1个更贵的Gucci包,然后高层上司看到中层主管竟然拿她1样款式的皮包,就不能不去买更贵的高级皮包了。这类盲目的、单1标准的攀比,正是收入不高的中国在奢侈品市场不成比例地大肆扩大的文化背景。去年由于金融危机,LV在全球的市场都在萎缩,但是在中国的市场却爆炸性地翻倍增长了。毕竟,有那末多中国人要炫富,有那末多中国人要送礼,真金白银盆满钵满也就不奇怪了。美国人也攀比,但他们更喜欢比不同。你有这类东西,我非得有另外一种东西。这类寻求个性的文化,杜绝了“全民都买LV”的低俗文化。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