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尚名流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2017-01-24 10:16:52

  提倡自然有机的英国化装品牌 Lush 每一年要花 25 万英镑嘉奖那些在科研、培训、游说、公民意识等领域试图终止动物测试的个人或团体上。

  和 The Body Shop、Urban Decay、Aesop 同等类品牌1样,这家 1995 年在英国创建的公司将零添加、自然原料、无动物测试、少包装或无包假装为产品卖点和品牌价值的核心,吸引那些愈来愈重视环保和道德的消费者们。

  但 Lush 现在最苦恼的是它照旧没法在中国大陆开店。这也是以“零动物测试”为营销重点的品牌都正面临的问题。

  2016 年 11 月,Lush 在韩国召开1个和 Lush Prize 有关的活动,后者是这家公司在 5 年前设立的1个寻求动物测试替换解决方案的奖项。迄今,它已为此花掉了 150 万英镑奖金。今年由于新增了亚洲和美洲区奖项,奖金数字还从 25 万英镑上升到了 34.2 万英镑。

  该公司全球营收额达 5.74 亿英镑;店铺在 50 个国家已开到 940 间。2016 年,该品牌销售额最高的地区顺次为北美(美国及加拿大)、欧洲(英国及欧洲国家)和日本,它们1共占全球销售额的8成左右。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中国获奖研究员陈彧

  返观亚洲,除日本以外的消费者在很长1段时间里其实不买“道德营销”的帐。

  “亚洲和欧美消费者原来的关注点不1样。欧美消费者在买化装品时会问得很细,想知道原料是甚么、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的,包装材料是甚么、是不是可循环。亚洲消费者则强调购物效力,想立刻弄清楚产品效果怎样样、可以满足甚么需求、性价比高不高。”Lush 大中华区董事 Annabelle Baker 对《好奇心日报》说。

  部份基于”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的判断,Lush 在韩国和香港的所有门店都交给了代理商运营。

  但现在,情形产生了变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Organic Monitor 预测,到 2017 年,泛亚洲市场的天然/有机化装品销售额将突破 10 亿美元的大关。其中,中国将成为亚洲最主要的天然和有机化装品市场,而日本则位列第2。

  “消费者开始意想到苯甲酸酯、邻苯2甲酸盐等物资的潜伏危害,因而转而使用天然和有机产品。在亚洲,1些消费者会认为天然和有机化装品属于高级或名牌产品,并且认为来自西方国家的产品生产标准高于本地产品。”该机构对媒体表示。

  在 2012 年左右,中国的化装品市场也发展到已使人难以忽视的范围。当年的总销售额到达 963 亿元,超过巴西,位列世界第3,仅次于日本(1677 亿元)和美国(1439 亿元)。

  Annabelle Baker 正是在这1年从英国总部调任大中华区总裁。当年,Lush 从香港代理商那里收回了所有控制权,在港澳地区连续开出 9 家直营店,同时上线了微博和香港官网。后者还面向大陆消费者开通了购物功能,接受“支付宝”付款。2014 年,Lush 成为”天猫国际“开通服务后第1批入驻的国际品牌。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明显,天猫国际这样新生的海淘平台在内地的覆盖面比官网更广,在增加销售渠道的同时还能帮助品牌提升知名度。“开通了 2 年,大中华区的线上销售额翻了 2 倍,其中 90% 来自天猫国际,10% 来自官网。”

  即使如此,Annabelle 依然认为这个平台只能是1个过渡。

  “Lush 的营销原则是不打折、不做推行、不包邮。由于产品保质期短,我们不鼓励囤货或试用后再退货。但在天猫上,竞争是很剧烈的。平台会希望你提供更低的折扣、包邮,这样才会给你首页推行的机会。我们不可能因此改变我们在全球市场统1的营销原则。”

  Lush 在硬广、明星和 KOL 合作上没有分配任何投入,它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实体门店,辅以自主发起的线上和线下营销活动和原生广告。

  一样为了强调自然有机,Lush 的实体店1律由内部团队设计成欧洲市集中常见的那些水果铺的模样,用食用色素染色、形状各异的泡泡皂、香氛皂们,没有任何包装,直接堆放在黑色的货架上,你离店门 10 米就可以闻到它们浓郁的香味;店员会向你强调所有产品的保质期平均只有 9 个月,如果上架 5 个月还没卖掉,他们会撤柜、自己使用或捐给慈善机构;保质期较短的面膜放在了冰镇沙拉台上展现,每一个罐子底部还印有负责手工制作该面膜确当地工人的卡通头像;店内标识上则写着“支持环保!集齐 4 个黑色包装罐,可换得1罐新面膜”。

  “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不是增加门店数量,而是把门店面积扩大到 1 万平方英尺以上。现在 Lush 有 700 多个 SKU,我们希望能在1个门店里展现所有产品。但购物中心1般不愿意租给美妆品牌太大的空间,所以我们选择的都是繁华地段的街店,会增设水疗、咖啡区、免费的美发沙龙区、香水廊、瑜伽课、美容讲座等,让顾客用不同方式体验品牌。”Annabelle说。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亚洲在“动物测试替换方法”上的商业实践和政策变革起步较晚。其中,中国是全球唯逐一个强迫要求化装品必须进行动物实验的主要市场。

  相比之下,欧盟在 2013 年颁布了动物化装品实验禁令,全面制止销售采取动物做实验品的美容产品。美国则在去年 3 月提出了人性化装品法案,称将在1年试行期后终结化装品动物实验,并在3年内逐渐停止销售动物实验化装品。

  从政策到行业,中国在过去的10几年中几近没有参与化装品测试替换技术的这轮全球化更新进程。这既使得外国品牌没法进入,也令中国品牌难以走出去。

  今年 3 月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才提出建议,加快中国化装品的动物替换相干研究。

  2014 年 6 月,中国针对国产“非特殊用处”化装品(洗发液、香水等平常使用的化装品)去除强迫性动物测试要求,但这次监管条例的变动其实不适用于进口化装品和国内生产的“特殊用处化装品”(染发剂、止汗剂、防晒或美白产品等),也不适用于所有化装品原料。

  换句话说,外国化装品牌即便已在本国依照国际认可的替换方法完成测试,但如果想进入中国内地销售,就必须再接受中国本地机构的动物测试。唯1规避这1测试的方法是线上销售——根据《化装品卫生监督条例》第106条的规定,个人自用进口的少许化装品,只需依照海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就能够进入国内。

  这让1些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的化装品牌堕入了两难。如果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接受动物测试,这些品牌在其它市场建立起来的道德环保的“标兵形象”便可能面临风险。

  2013 年,The Body Shop 曾尝试在国内机场这样的“灰色地带”设柜销售,但“机场专柜产品也可能被要求接受动物测试”的消息很快传到欧美市场,引发消费者和 NGO 组织抗议,许多人认为这类行动就是“两面派”。为了挽回形象,The Body Shop 终究撤柜。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中国化装品动物测试法规解读,可以看出在国外制造的商品如果希望规避动物测试但又想在中国出售,只能通过网络途径,图片来自 zmscience.com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被 NGO 组织 Peta 列入“动物测试黑名单”的品牌,图片来自 peta.org

  目前,全球有 600 多个化装品牌完全不使用动物测试。许多欧洲化装品公司 30 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废除动物实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监管下的欧洲替换官方验证中心(ECVAM)也已批准验证了 21 种化装品毒理学替换方法。

  “最近 10 年,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制止化装品领域的动物实验,特别是 2012 年以后显现明显的加速趋势。”国际人性对待动物协会(HIS)科技顾问瞿小婷在接受《消费者报导》采访时说。

  环境的变化乃至催生了1个动物测试替换方法咨询与外包服务的新市场。Carol Treasures 在 2008 年创建了替换方法实验室 XCELLR8。在 2013 年取得 Lush Prize 以后,这家公司开始负责 Lush 的化装品测试,也接到更多其他品牌的定单。

  “刚创建的时候完全没法盈利,直到最近运营情况才有好转,每一年营收增速在 30% 左右。”Carol 告知《好奇心日报》。她希望借着 Lush Prize 开到亚洲的机会寻觅更多该地区的客户。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美妆品牌 Lush 5 年花了 150 万英镑打击化妆品动物测试

  像沙拉台1样的面膜区

  Annabelle Baker 说:“我们在香港的门店有 50% 的销售额都来自游客,其中很多来自内地。我们在重庆、广州、上海等城市考察时还遇到了很多假冒的门店,是店主自己从网上购买后销售。这些情况说明 Lush 在国内已有1定知名度了。”

  不过,当我们问到她打算“如何与法规对抗”时,她的回答也解释了 Lush Prize 开到亚洲的缘由。

  “大部份地区制止动物测试主要都是消费者在推动,我们和政府沟通时,政府的回应也是消费者要求必须做动物测试。所以现在,说服的重点对象应当是消费者。”

  需要说明的是,有许多人会把动物测试是不是应当进行的争议点放在道德问题上。

  对此,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程树军博士给我们的解释是:“这件事和道德没甚么关系。从科研的角度讲,任何1种测试方法如果深入研究,都可以找到更高效的解决办法。但1个比较直白的回答是动物实验学中的 3R 原则——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换(Replacement)。如果替换实验的技术已日益成熟、更加科学、也有了更多创新,为何不呢?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