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绿园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2020-03-28 00:14:47
绿园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绿园区下辖3镇7街,3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开发区,共有58个城市社区。全区共发展社会组织287家,其中登记类157家,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118家、社会团体39家;社区社会组织130余家,覆盖公益、慈善、教育、心理、儿童、养老等8个领域10余个门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把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把发展壮大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关键环节,有效地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激起基层社会活力、表达社区居民诉求、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给予了深度报道,去年10月,我区吉林省德众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导基地运营及社会组织培养和发展,构成用社会组织孵化培养社会组织的新模式。以镇街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桥梁和纽带,整合属地内同类社会组织构成联合会,目前,全区依托同心街道物业企业联合会、普阳街道创客联合会和林园街道猪八戒网基地,引进3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举行社会组织社区公益行

,展开活动14场,吸引商会、协会等省内外社会力量486家,参与人员达到2100多人次。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资助、公益创投等方式,今年,安排200余万元资金,重点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在养老助残、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展开服务。 3.加强监督管理。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三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指点实行规范运作。由区基地总部统一组织、制定计划,以集中情势定期展开座谈会,针对当前政策、要求、服务等进行解读,建立需求清单,并对工作跟踪指导;统一引进打破区域界限。允许域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竞争,鼓励互益合作,在政府购买、项目资助等方面与辖区本级社区社会组织享有同等机会和待遇;统一评估建立奖惩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在社区展开的各项活动建立事前论证、事中评价、事后评估制度。特别是每一年展开社会组织分类分批等级评估,对3A以上社会组织可享受简化年检手续、优先购买服务等相关政策。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6化社区治理模式,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1.建立分离化治理机制。其核心是简政放权,尽量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一方面,推进政社分离,厘清界限。出台了《绿园区关于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明晰了政府与社区权责边界,通过梳理事项清单,明确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责事项20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6大项130小项,出具证明事项15项,进一步划清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界限。另一方面,推动居站分离,改革事权。成立社区协同治理服务站,承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服务站发挥社区关键型社会组织作用,负责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的引进、培养、孵化、监督和指点,对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以外的专业性事项,服务站可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 2.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网格化为基础,将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基层应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分解到网格,落实到岗位。全区共划分网格312个,全区配备网格长312名,将21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到网格任网格员,整合综治协管员、综合执法协管员等深入网格,构成了一长九员的工作格局。同时,以网格化、微自治为平台,普遍建立网格议事会、网格自治同盟等微组织100余个,构建居民议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居民评事的工作机制,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3.创新多元化参与机制。一是搭建载体平台,吸引大众参与。挖掘草根领袖、建立能人工作室,让大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目前,全区建立诸如刘大嘴劝和工作室、李鸿雁心理咨询室等草根社会组织50余个,义务为群众服务3万余人次;2是培育公益组织,发动大众参与。依托绿园区城乡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梦之邦公益同盟,在规范现有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气力,实行爱心绿园、阳光绿园、幸福绿园、文化绿园四大工程,全方位推动全民公益。目前,已招募人才关爱、便民服务、扶贫助困等专业类型的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117个,发展志愿者近万人,累计为居民提供了1万余次义务服务。3是兼顾各方资源,拓展大众参与。成立同驻共建理事会、党群协作联盟等各种组织和平台,着力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构成了共治协力。 4.完善社会化服务模式。举办社会组织成果展示暨社洽会活动,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需求,洽谈对接服务项目,展现公益服务项目,以项目化运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以品牌建设为重点,搭建社会组织交换和展现的平台,培育更多创新性强、有影响力、与政府契合度高的社区社会组织优秀服务项目。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社区爱心超市,鼓励街道社区与企业合作,通过积分换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截止2017年末,全区已成功对接慈善、公益、民生、经济4大类社会组织286家,服务项目覆盖养老、心理、助残、助孤、助教、助餐、助医、维稳、家政等50余个门类,实现1120余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在我区签约落位。 5.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会。以智慧绿园信息系统为基础,全力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1窗多能、全科服务、全区通办。推行银融社区晨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经验,提供配餐、购物等生活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线上线下的有效整合。同时,各街道社区积极应用新媒体,自主研发便民微平台,积极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展开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强化了社区与居民的互通互动。 6.实施梯次化推动策略。依照城乡结合型、物业弃管型、传统老旧型、高级封闭型,分类治理,固强补弱,补齐短板。高档封闭社区突出完善、品牌,传统老旧社区突出改造、更新,物业弃管小区突出协商、共管,城乡结合部社区突出互补、融会,针对各类型的社区分重点、有计划地培养扶持帮扶类、便民利民类、公益类、文体活动类、养老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获得成效的同时,反应出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总量较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我区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仅百余个,总量较少,且部份组织规模小,功能弱,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二是资金不足,缺少自身造血能力。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服务基本以纯公益、纯慈善为主,本身造血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展。3是发展失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部分组织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办公用房等,且服务以文体活动类、养老服务类占多数,发展不平衡。专职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小机构、大服务的社区建设理念依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的原则向社区社会组织转移服务职能,实行资源共享,减轻社区行政负担,为和谐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二是完善孵化基地建设。依照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公益类、规范引导活动类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一批质量高、能力强、作用好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3是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以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围绕政策学习、内部管理、创新服务等知识内容,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大资金扶持。通过项目化运作模式,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建立费随事转保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政府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扶持。

宝宝不消化吃甚么
小宝宝上火便秘怎么办
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儿童干咳的厉害什么原因引起的
远大医药立可安治疗腹泻怎么样
偏方秘方
婴儿发烧如何护理
好医生祖宗宝多久可以退烧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