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健康

2017年将是民营医院最艰难的一年?

2017-03-23 16:33:25

  近日,国家卫计委统计:截止2016年10月份,公立医院的数量为12786家,民营医院15798家。与2015年10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了451家,民营医院增加了2038家。照此计算,公立医院月均减少45家,2016年预估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近540家左右。

  据了解,2016年消失的500多家医院中,大部份为2级医院。“由于地方政府负债,政府无钱支持2级及以下医院只是时间问题,2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势所趋。”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作为新医改重头戏的公立医院改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以2级医院为主体的县级公立医院。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的预测,未来几年,会出现1个医院并购的大潮,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2级医院则首当其冲。

  2017年,也注定将是2级医院经历“生死考验”的1年。窘境中的2级医院如何突破,路又在何方?寻觅这1问题的答案,我们无妨先思考这样1个问题:2016年消失了500多家医院,到底去哪了?

  医院改制

  2016年,企业医院改制成为全部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的焦点之1,多家医院前后改制。

  为了配合医院改制,去年11月份,中办、国办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1步推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在触及医院改革的诸多领域提出了指点性意见。虽然还没有政府办公立医院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困难和艰辛,但企业医院复杂的历史背景、权属结构,特别是国有资产的确权、医院职工的安置等核心问题,也让企业医院的改制其实不轻松。

  去年7月份湖南娄底市第1人民医院就产生了医护人员因反对“改制”而产生的集体活动,娄底市第1人民医院,前身为涟钢医院,始建于1958年,后来医院欲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遭到了医务人员的抵制,给医院和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

  公立医院与民营资本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也已成为医疗行业内新的现象。反观社会资本的参与,支持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医改的外部推动力,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改良公立医院机制不活、效力低下等问题,是到达多元化办医格局的现实途径。当民营医疗机构逐步成为重要医疗气力,这个“大气候”会倒逼医疗体制的改革。

  药企收购

  去年9月份,海南海药豪掷3.4个亿,从武汉钢铁团体手中买下了鄂钢医院,在医疗界引发广泛热议。以海南海药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在医疗界再次“攻下”了1座“城池”。

  在医院并购这事儿上,历来不乏药企的身影。事实上,最近几年来随着医疗领域的放开,药企进入医疗领域已成了1个其实不罕见的现象。而通常来讲,药企进军医疗领域,多采取的是参股或控股医疗机构,少部份也会自己投资兴修医院。

  作为“卖光医院”典型的宿迁市,10年前拍卖医院时,最大的市人民医院就是被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以股分制的方式进行了“改造”。那末,为啥药企这么热中于收购医院呢?“新医改以来,国家再三告诫,打压药价,药品零差率、破除以药养医等政策的‘轮番轰炸’下,药企的日子没之前好过了。”某3甲医院的管理者流露,在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大背景下,药企、医疗器械、实业和金融业从业者纷纭收购医院,抢先布局下游产业链。

  在大量收购民营医院的同时,资本的触角也伸向了公立医院。早在2013年,康美药业就与吉林省梅河口市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收购了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和中医院。这是首次有药企整体收编当地公立医院。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近半数,占床位总数的90%左右。由于公立医院在全部健康产业链中的地位,必将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焦点。药企的“疯狂”收购,也体现出了公立医院未来的1个变化趋势。

  被大医院“吞并”

  被并入大医院和医学院,也是很多公立医院的结局之1。

  今年7月份,被网友戏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1附院再度扩大,将同为3级医院的郑大4附院“吞并”,在医疗界引发热议。分析人士认为,被大医院吞并,是接下来很多2级乃至3级公立医院的结局,“而且是1个相对不错的结局。”

  一样,1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也新增了3家直属附属医院。3家新加入的直属附属医: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都是广东省内知名的大型专科医院。分析人士就此表示,吞并公立医院并收纳为附属医院,有益于提高了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

  但是,也有很多医改专家认为,这是公立医院和医学院校盲目扩大的结果。“像郑大1附院这等范围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再次扩大,将对周边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动。”

  实际上,新医改以来,国家卫计委再三告诫要求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范围,乃至提出要对大医院实现“拆分”,但是其难度可想而知。

  医院托管

  去年9月份,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通知,通知提出将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渐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县级公立医院迎来大改!

  在新1轮医疗改革的浪潮中,很多县级医院和3乙医院凭仗本身努力,升上了3甲。但更多的医院则囿于现状,被大医院“托管”。

  据悉,新医改以来,出现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医院托管就是其中之1。医院托管的案例,最近几年来其实不鲜见,除1些3级医院托管2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近来还出现了很多3级医院被大3甲托管的情况。

  所谓“医院托管”,具体做法就是,大医院的将自己的副院长、科主任等中高层管理者直接“空降”到下级医疗机构担负院长,直接收理该医疗机构,并且按被托管医院年收入的相应比例收取管理费用。

  去年8月份,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推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1项重要举措就是“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而区县医院托管这1做法,则非常契合中央和各省医改政策提倡的“医联体”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医院托管运营是医院扩大3条路径(新建、并购和托管)中相对门坎最低,见效最快的做法。因此,最近几年来,医院托管之风,很是盛行。可以预感的是,接下来全国各地还将有1大批医院被“托管”。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