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散文故事

浅谈文学审美标准之风骨

2017-02-01 05:16:29
对风骨1词的最初理解认为它是1个用来评价人的词,是对1个英雄式人物的赞美,赞美其有顽强的风度,刚正的气势和高风亮节的气质。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后来,风骨1词也开始用作对写字作画的品评上,用来形容字和画有气力、有个性,笔法纯而有锋铓,重诗意而精意工。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

  对风骨1词的最初理解认为它是1个用来评价人的词,是对1个英雄式人物的赞美,赞美其有顽强的风度,刚正的气势和高风亮节的气质。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后来,风骨1词也开始用作对写字作画的品评上,用来形容字和画有气力、有个性,笔法纯而有锋铓,重诗意而精意工。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序中提出评画的6个标准中,其1是气韵生动,其2是骨法用笔。再后来,风骨到了刘勰的笔下和思想中,发展为用其来评文,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了,在其体大而虑周的旷世奇着《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篇中,对风骨进行了详细剖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类,以风骨赏文为主,评人、品画为辅进行概述。

  风是品格,质是气质。文学批评中的风骨最初是用来品评人物的,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偏于玄虚,常常从审美的1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通常指人顽强的品格和刚正的气质。在人物品评中风骨是1个经常使用的概念,正如魏代刘劭在《人物志?9征》中说: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刘劭是根据1个人的骨和蔼,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仁和礼的素质,这里的骨和蔼,也就能够理解为用来形容人的风骨。又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又《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说:曦之风骨清举也,这些风骨都是指1种高尚的人品,指人的神气和风度。有风骨者,亦可以说是有气节,老子曾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若想为大人,风骨是必不可少的。

  风是神,骨是形。名画家顾恺之认为:画人物4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当中。也就是说,在画人物画时,要想画到妙处,眼睛是最重要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神,才会具有对感动、震动的笔触。中国古代4大美女之落雁,即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由于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而1直未得到汉元帝的宠幸,终究远嫁匈奴,汉元帝在初见其丰容靓饰之态时,后悔遗憾至极,因此怒杀了毛延寿,因而,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这个画师的身上。对此,王安石在其《明妃曲》中却提出不1样的想法,他认为,罪过不在于毛延寿故意将昭君画丑,而是由于意态由来画不成,昭君的美不但在于外在容颜,更在于内心、在于精神上,这里的意态,就是形与神。行文其实和作画1样,要有神、有神韵,这个神,就是风,是充满生气的内在乎蕴,而骨,则是这意蕴的外在表现,是直观的,是便于欣赏的。

  1幅画要想取得万代齐颂的成绩,最基本的1点,便是形神兼备。一样的,行文要想做到镜花水月、行云流水,就要先做到体物尚形,传神写意,正如无形则不能通神,无神则形无生气。没有形,就不会存在神;没有神,形也会毫无生气。可以理解为形是神的基础,而神是形的升华或说是理想状态。古今的文人和艺术家们都10分重视形神兼备,鲁迅先生曾提出过形神具似的说法,此神似揭露内心世界的奥秘,显示出灵魂的深处,是形似的归宿。神似与神似只有到达双赢,才能使行文如流水,势重如山。

  风是情,骨是辞。在《文心雕龙?风骨》中的开头,便有《诗》总6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根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之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就是说在《诗经》的风、雅、颂3体和赋、比、兴3种表现手法中,风是排在第1位的,是感化的根本气力,是志气的具体表现。从风的感化气力开始了表达感情的深切动人,而反复斟酌地应用文辞,则骨是最重要的。首先将风骨分开来看,首先是风,风就是指骏爽的情,即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和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有了风,才使得抒怀述志更大限度的发挥教化作用,才能感动人,令人佩服。其次是骨,骨是端直的文辞,但不是同等的,骨应是高于辞的,对辞有升华作用,即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和故练于骨者,析辞心精。有了骨,文章的语言才能劲健端直,振采飞扬,在摹物状物时才更加传神,到达更高妙的状态。

  但是,如果1篇文章有风无骨,或有辞无情,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只有风和骨的合作,到达风清骨峻,才能具有光华,正如风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所以,行文只有是用端直刚健的语言,表现鲜明豪放的思想感情,才能显现出1种气度非凡的气力之美和风采之美。1切的艺术、1切的文字,都是抒怀的,都是表现心灵深处的某1种感触的。文字若不流露1种情致,便如枯槁1般。固然,情感是没法直接显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辞。融情于思,达之于辞,自然之情与雕刻之辞相结合,就构成了超自然的艺术。

  风是容,骨是式。风,是文意内容,是与作家的天赋、情感和蔼质相干联的,并且表现于作品中鲜明而又生气,骏快而开朗,而且是富有感染性的文意内容。1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吸引读者更多的注意力,优秀的文意内容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骨,则是1种语言情势,它与文意符合,精炼而有条理,是挺立刚健,端庄劲直的1种语言情势,争构伊微,竞为雕刻。

  固然,行文是不但要内容生动鲜明、清丽而有生气,而且语言也要精炼、有条理,这样才有了风骨,有了文章的生动内容和挺立的线条。1篇好的文章,是风与骨的融会,是内容与情势的统1体。行文将2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适合的语言情势表达出文意内容,体现其中的高妙,到达文意兼得,金相玉质,即内容与情势的完善结合。

  风骨1直是历代文人墨客所寻求的1种理想化的行文风格,或说是文章到达无极境地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1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风骨的精心论述和内涵的扩充,不管是对我国古典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10分重要的作用。除刘勰外,南朝梁钟嵘也提倡风骨,不过他使用的词语是风力或骨气。他在《诗品》中曾称曹植骨气奇高;在《诗品序》中又指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里所说的建安风力实即建安风骨。刘勰、钟嵘两人都极力推重建安风骨,把它作为对6朝情势主义文风进行批评的武器,但由于积重难返,风骨说在当时并未获得太大的成果。到了唐朝,最早遭到影响的莫过于诗人陈子昂了,陈子昂的风骨论是从形象塑造的方面切入,认为作品要有鲜明生动的整体形象,又要有抑扬起伏的音律之美,正如壮伟之情、豪侠之气是他自己诗歌的典型风骨,他高倡汉魏风骨,用风骨作武器,横扫6朝绮靡文风的余习,使唐朝诗歌的革新运动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风是情、是神、是与作家的天赋、气质和情感相互联系的富有感染性的文意内容。骨是辞、是形、是与文章符合称,端正劲直的语言情势。它们合起来的风骨便是1种呼唤健朗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新风尚,1个奇迹、1举盛世。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1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或许只是1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深度理解,深入的爱。我们或许突然感悟,母亲实际上是1种岁月,从绿地流向1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1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1片水山的岁月......1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上......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1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或许只是1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深度理解,深入的爱。

  我们或许突然感悟,母亲实际上是1种岁月,从绿地流向1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1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1片水山的岁月......

  1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上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那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骨的母爱,还是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1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想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的时候,我们也1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忘我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我沉甸甸的泪水吗?

  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仿佛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或许有1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1种充满无穷怜爱,无穷关怀,无穷牵挂的眼光在后面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霎时间感动,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久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们常常是在回首的片断,在远行之前,在离别当中,发现我们从未曾离开过母亲的视野,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3春晖。我总在想,我们真正能回报些母亲甚么?

  母亲是1种岁月,不管是我个人的或许平庸,或许单纯的人生考验,还是全部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担当最多痛苦,背着最多的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仁慈,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久的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1团黝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那是在我认为最艰巨的时刻,面对打击,面对失落,我以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1刻,是母亲的1句话,让我重新出发。看着我粉饰不住地懊丧,母亲说,该满足了,日子还长!

  因而我便理解,为何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由于能承受的,母亲都随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1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意味,也是爱的意味。

  或许由于我无以回报及流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在我看来,母亲是1种永久值得洒泪而感怀的岁月,是1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107年前,果子问我下第1场雪的感觉,我无语,只能用:北风萧萧,飞雪飘零。的日子不会太遥远来搪塞。都已102月份了,北方的天空照旧那末晴朗,天高云淡的的正午令人暖意融融,清晨踏着钟点去上班,不时感到1阵寒意浸入肌骨。我知道久背的冬季正在向我们姗姗走来,只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雪始终感受不到冬季真实的韵味,既没......

  107年前,果子问我下第1场雪的感觉,我无语,只能用:北风萧萧,飞雪飘零。的日子不会太遥远来搪塞。都已102月份了,北方的天空照旧那末晴朗,天高云淡的的正午令人暖意融融,清晨踏着钟点去上班,不时感到1阵寒意浸入肌骨。我知道久背的冬季正在向我们姗姗走来,只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雪始终感受不到冬季真实的韵味,既没有大雪飞扬的欣喜,也没有雪中行的感慨,已很久了,没有和梅飞鸿来往,而自己始终没有动笔的动机。想来人世间的情义不过是过往烟云,人已杳如黄鹤1去不返。我只任那种淡淡的感觉蔓延开来,我们的相识全是由于文学,而文学也改变了她1生的命运。她由于发表了1篇文章,而终究在南方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夜深了,思想同样成了没有羽翼的飞鸟,1阵倦意将我思想的痕迹掏空,我没有: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孤单沙洲冷。或许果子与毅真的是场难结束的误解,看到多年前果子信中那哀伤的话语,我知道我们溟溟中都在等待1场风花雪月,只是毅的放弃让果子留下了多情自古空余恨。说真的我已尽到了1个朋友的责任,许多事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末简单,或许这1切1开始就是个美丽的毛病,在茫茫人海中,我如1粒尘埃,无目的的飘来飘去,多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归宿,也有了坚实的根基,而果子听他人说也在伊犁市当了1名律师,我们终究熬过了漫长的严冬,迎来了生命的春季。但我们却从此音信渺茫,人生相见不如怀念。

  生命如花篮应百般珍惜,而生活如白开水般枯燥无味,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见着相同的面孔。日子就如行云流水般悄然滑落,我的灵感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或许生活的惊涛骇浪已磨去了我昔日的才气,只剩下鹅卵石般的圆润,没有独特的个性,任潮起潮落,看孤帆远影。只是在不经意中我发现自己已没了当年的志薄云霄,只是行尸走肉般活着。没有人能做到真实的洒脱,由于我们的心容纳了太多的琐事,当1切归于平静,我只能: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看惯了月下花前,世态炎凉,便明白了人生很需要实在的东西,窗外那轮明月高悬,映着我孤独的背影,而没有雪的冬季是不完全的冬季,我期待着漫天飞雪早日铺满大地!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