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散文故事

青春的感悟

2017-01-25 17:16:04
近日来,雨仿佛喜欢上了长春这座北国春城。雨非磅礴大雨,也非朦朦细雨,而是在长春这个此刻虽是夏天但春意刚至的1种地方独有的小雨。雨下1场就少1场,不是吗?这让我想到了人这白驹过迹的人生。李大钊曾说过,人生最美在少年,1年最美在青春。他话中的青春指的是春季,其实青春还可以指的是少年、青年的年龄。不能不说......

  近日来,雨仿佛喜欢上了长春这座北国春城。雨非磅礴大雨,也非朦朦细雨,而是在长春这个此刻虽是夏天但春意刚至的1种地方独有的小雨。

  雨下1场就少1场,不是吗?这让我想到了人这白驹过迹的人生。李大钊曾说过,人生最美在少年,1年最美在青春。他话中的青春指的是春季,其实青春还可以指的是少年、青年的年龄。不能不说,青春是人的1生中最美好的1个时期,她浑身散发出有如深谷幽兰处子般的幽香,怎样能不让我们多想呢!

  我不想用水平如镜、无波无澜、安静、平淡或是平庸这些词来修饰青春。我觉得这对青春来讲是不公平的,这就像你拿双3107码的鞋子去配你那要穿410码鞋子才适合的脚1样,是那末的不切合实际。青春像朝阳,更像1团火,由于她充满了活力,充满生气,充满豪情。晨曦朝阳起,暖大地,化晨露,这在昭示着青春来了,真所谓1朝朝阳1朝春。我常常在史海中寻青春的足迹,就拿霍去病与李太白来讲,霍去病的春春在雄姿英才中绽放光彩,而李白的青春在倚剑游天涯中实现了自己的诗梦。总而言之,活力、生气、豪情是青春的代言。

  青春又是充满朦胧和神秘感的。1个人从孩提时期到成熟,而青春恰正是夹在二者中重要的部份。青春的朦胧,这还真有点模模糊糊的意思。对待很多新鲜的事务,朦胧1点都不足为怪。青春如诗似画,她的意境唯美而朦胧。诗中写景非是景,是抒怀;画中有景亦非景,也是情。这如诗似画青春的朦胧感伴随着我们成长。朦胧生神秘,还是神秘催朦胧,这是1个哲理性问题。谁都有青春时期春心微启的时刻,那种莫名对异性的倾慕,你不能都把它归结于荷尔蒙在作怪。

  青春虽谈不上放荡不羁,但也说得上是叛逆。为何那末多的孩子喜欢郑伊健古惑仔系列电影,对电影中的浩男哥乃至到达顶礼膜拜的程度。这除他们心中那好奇、喜欢模仿、爱攀比、慕虚荣外,我想更多的则是叛逆吧。父亲如山的感觉在心中早已不存,由于觉得自己已攀越;母亲的唠叨也早已厌烦,由于早就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不论是在身体或是心理上都已长成了个实实在在的大人,.由于青春,或也能够这么说由于叛逆,所以我们敢质疑,也由于青春我们狂妄,我们惟我独尊'.俗语说得也正确,青春不狂,什么时候再狂。叛逆的青春是美丽的,叛逆中受伤,受伤后照旧叛逆,循环往复叛逆已渐渐沉淀,化作1份淡定与成熟。

  面对行将逝去的青春,我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1种矛盾的心理。有由于长大了成熟了,没有人再叫你小屁孩了,而感到莫名的高兴,可是心中又有万般的青春不舍情。其实我们不应当走入1个所谓的大众误区,那就是你长大了,不再青春了。这句话不完全是正确的,由于青春是伴随着我们1生的。佛曾有云:我心中有佛,佛便无处不在。.这便是1个最好的诠释。但是我们得注意1点那就是,青春虽多,但拼搏得趁早。杜秋娘曾有1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代歌妓尚如此,何况我们呢?

  长春下了几天的雨后,天开始放晴了。1年最少1半时间白雪作衣的大地已悄悄换上了她的新装,1件生气,艳丽的绿色轻纱。她就像个108岁的少女,更像个舞动的精灵,正在舞动着她那迷人的躯段,向众人展现着她的婀娜多姿,她的生气蓬勃。

  青春其实不是用来感叹的,而是用来拼搏的。很多朋友和我说,我们51去看赵薇主导的《致我们行将逝去的青春》吧,以这样的方式记念1下我们行将逝去的青春。当时我没有说话,若真的要说拿甚么去记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只想说两个字,那就是,拼搏。

  阳光里充满了青春的气味......

1故乡和很多地方1样,殡葬以搭灵堂为主,4周饰以白布,并扎纸人、纸马和花圈等来烧,另外还要打幡、撒纸钱等。除少丧外,要等到亲戚和攒忙的人吃了中午餐才出殡。这时候,太阳已西斜了好1阵子。起灵后,通往墓地的道路上,纸扎和花圈多是由孩童们举着走在队伍的最前头。2310年前,人们在田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1

  故乡和很多地方1样,殡葬以搭灵堂为主,4周饰以白布,并扎纸人、纸马和花圈等来烧,另外还要打幡、撒纸钱等。

  除少丧外,要等到亲戚和攒忙的人吃了中午餐才出殡。这时候,太阳已西斜了好1阵子。起灵后,通往墓地的道路上,纸扎和花圈多是由孩童们举着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2310年前,人们在田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锣鼓唢呐的奏乐声愈来愈响。接着,1队长长的出殡人群从村里走了出来。曲折的乡间道路上,立刻变得尘土飞扬。弥漫中,最早晃动出的,是手持花残纸落的纸扎和花圈的孩子。此刻,他们的身影恍如成了能跑步的花枝。

  这是的纸扎和花圈,更像1丛丛会跑步的茉莉,在斜阳下飞扬在故乡深褐色的或平坦或崎岖的纵横阡陌上。

  春季风高尘浓,夏日骄阳似火,秋雨绵绵泥泞路,冰雪皑皑万物静。虽然像茉莉花开般的短暂,但这样的花开,在村落和阡陌小道上历来没有中断过;也正是这样的花开,陪伴着1个个如泥土般质朴厚实的生命之花的终究凋谢。

  逝者下葬后,纸扎和花圈都会点火燃烧,保佑逝者阴间免遭苦难。回到家里,管事的会给举纸扎和花圈的孩童1份谢礼。条件好的家庭,除谢礼,孩童们还能吃碗饭。

  这1份谢礼,曾吸引了1代又1代故乡的孩童积极参与。小手1次次举起的花圈,不但成了1个人自食其力的最早尝试,也圆了贫困年代里1个个童年的梦想。

  2

  在故乡,出殡的前1天下午,就要在大街上搭好灵棚。傍晚时,盛殓死者的棺材就要从家里移进去。灵棚1般分2层,有外屋和内屋,中间1道白布隔开。前面挂悬挂,设牌位。还要放纸扎,有马车、童男童女、金斗、银头仙鹤、背楼等。后面停放着棺木,男左女右坐在棺边干草上守灵。灵棚前面两旁是花圈,有的在棚棍端挂着,有的在地下摆放着。闺女、儿媳、出嫁的孙女不但有面食祭品,还都得最少做1个花圈。大闺女,还要负责纸扎。纸扎中的童男童女和背篓,有专门往外赁的人家,1般不自己做,嫌难看。烈军属家庭的,公社和村里各给送1个花圈;在外面当干部的,单位里面也送花圈过来;朋友、同事或儿孙单位的人过来送花圈,时髦的年代还不是太长。

  丧事上多的是力气活。打墓坑、抬棺材、接送亲戚、迎折祭品等,小孩子插不上手。举纸扎的东西和花圈,大人干显得囊工,小孩子们正好举得动。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用3马车1块拉倒坟上。那年头,举着的花圈多送葬队伍长,显示着主家的人气兴旺。大人们的相互帮忙,是邻里之间你来我往的必须。孩子们过来举花圈,虽然工夫不大,也不能白出力气儿,何况又是在大人心目中带晦气的丧事。因而,1两毛钱,就成了尊长给孩子们去晦气的利市和嘉奖。大人攒忙,给的是白布块儿和卷烟。

  在漫长的岁月里,1代代的大人们,更多的把这件事看成纯洁意义上孩子们的欢闹。再穷的年代,也很少有哪一个大人去与孩子们挣抢;虽然,1两毛钱在他们心目中也很是个钱。要是哪一个大人去给孩子们抢,10有89是神经上有了问题。村里,曾有个3个大人给孩子们挣:1个是看到女人就吽吽喊,1个是1只眼看不见东西好久都讨不上媳妇,1个是半夜在灵棚替人当孝子只为1碗剩面条。孩子们过来,顶紧要的就是看看跟前有无这3个人。大人们也常常出手,把他们撵的远远的。

  管事的,倒给他们留着1件给钱更多的事情。那就是提遗饭篮子。人死后要在家里放几天,头前边供放着1只碗,儿女吃饭前,都要先往碗里夹两筷子,当作大人的遗饭,停丧期满那只碗就夹满了饭。远处也有叫馅食罐子或遗饭钵的。出殡时,多数人家会找1只竹篮子,把路上要撒的纸钱、打狗的饼子,连同那碗遗饭等物什1同放到篮子中,篮子就叫遗饭篮.提篮子的人得走在棺材前面,连手里的东西1齐送到坟上,能得到5毛钱的谢礼。

  很多孩子眼热,也想提。管事的不让。是遗饭放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夏天,都变了味,苍蝇乱飞,怕呛着了孩子。

  3

  村里1家在办丧事,逝者后代(故乡人对成婚后女方家人称呼)里的长者,神情严肃地来到灵棚前面,随意撕下几条挽联,就标志着可以起灵了。此人的脚步刚刚离开灵棚几步,身后围观的人群轰的1下,扑向摆着和挂着的花圈和桌上的顶灵供品上。大人和女孩子们,争前恐后地撕拽好看的花瓣和插花。好拿回家去给小孩子玩,有很多人还将色彩红艳的花,挂到墙上当装潢品。那时,到邻居家里,常常能够看到正门或炕上的墙壁上挂着这些纸花。有的纸已有些发黄了,还挂在那里。过去好多天了,在街头还能看到小女孩手里的在玩这些花。几个小男孩钻在人群里面,倒成了1个个坚强的护花使者。任她们怎样撕抢,只管死死抓牢花圈上的硬支架不放,有时还会被拥堵的人群压倒。

  其实,小火伴们会依照过来的早晚,顺次将花圈等占到自己的名下。接着就站在不远处看着,1有小男孩走进,就赶快过去说自己占下了。大多数孩子们都是听说有主了,就走开了,只怪自个来的迟。也有脾气孬的,硬给他人抢。到这时候候抡拳头动腿脚的事情都会产生,好在有恁多大人在场,马上就有人劝架的。即便发孬孩子的爹娘在场,也不会护短的,反而用更大的嗓门在骂:小兔崽子,给人使啥赖?快滚到1边去。有的大人还会抡起胳膊,拿出扇巴掌的阵势。旁边人赶快说,小孩子家,有啥呢?前边那个小火伴,早忘了疼,只为花圈还是自己的而高兴呢。

  人群很快就散开了。接着就响起了1阵喧闹急促的脚步声,孝儿孝女们从灵棚里面出来,男前女后1字排开,朝着灵棚跪在地上。1210个年轻人将棺材从灵棚里面抬出来,用大绳绑在两个长板凳上面。绑好后,**抬杠,看看是不是安稳。然后,孝子摔老盆锅子,放3声铁炮,送殡的人就放声痛哭,前后1片哀天动地。这时候孝子打着引魂杆子,拄着哀杖棍子,由两个亲戚搀着往前走。

  此刻,走在最前面的小火伴们,抓在手里的花圈,除全是白纸糊的马鹤外,大都残缺不全仅剩了框架。花圈得手的小火伴们,常常不等孝子们排好队棺材抬起来,就急着往坟上跑。管事的就用了大嗓子,喊着不随着大队走就不给钱。但很多时候,他们更操心矛盾重的孝子妯娌借机使性子,让丧事办得不顺利。

  小火伴们在出丧的队伍前头,规规矩矩地举着花圈走的其实不安生。刚开始,小火伴们还觉得威武,1街两行人中间走过,倒也挺雄赳赳气昂昂的自豪。但是,举过几次,就没有了耐性,顶多在村里,还能做出些模样。1出村庄,1个个撒腿就跑,早早就赶到坟上。或踩着、或坐着、或掂着花圈。直到死者下葬,孝子们往回走时,从管事儿的手里拿到1毛钱后,才肯把花圈交出手。

  大人们把几近散架的花圈等堆到1出发点火燃烧,眼看着枝干上残留的白花的纸花,快速地发出红焰又快速地变成焦黑。随着1缕缕青烟,纸扎和花圈,便开始了伴随着1颗在天际殒落的流星,在天国**度万水千山的漫漫旅程。

  4

  曾的1毛钱,在孩子们手上,更是1笔大钱。生产队时,大人干1天的工值,也就两3毛钱。有1年,村里9队年底决算,1个工分才9分钱。那时候,家里都困难,平时大人是不会给孩子们零花钱的,过年的压岁钱也不过1两毛钱。很多爷爷奶奶老爷老娘直到死,给孙儿外甥的压岁钱,就没有超过两毛钱。1毛钱可以买10个糖果,买两根带橡皮铅笔,再凑两分钱便可买1本小画书,买1盒彩蜡笔......

  难隔1两个月,村上就有搭棚要埋人的。这就意味着为着小火伴们每一年有10来次举花圈的机会。虽然不能每次都抡得上,有个3次5次合计起来,就成了1个大数目。这个钱,是小火伴们最早具有的私租金,大人不管如何是不会要去的。那年头,很多小火伴手里的字典、故事书、泥人、乒乓球、铅笔盒、糖果和过年自个放的鞭炮,都是用这个钱买来的。

  正由于这样,1听说谁家死了人,小火伴的心里就蹦开了兔子。先打听是否是老人?要是老人了,就有几份开心。村上,只有中年人过世后,才搭灵棚办丧事,才有亲戚送花圈。要是死者岁数老、户家大、亲戚多,那简直就会感到兴奋了。由于这样的人家,埋人时的花圈多,自己抢得手里的机会越多。再打听是排几埋?根据死者亲戚的多少,停丧有5天、7天。出丧这天不能逢7逢8,不吉祥,还要往后延。不管哪天,当天都要定下来。小火伴们知道后,就掰着手指头算是否是星期天。要正好是星期天,那可就高兴的要挑起来了。假期里面,就不用费心算时间了,对他们哪天都是好日子。

  不是星期天的时候,小火伴们最常使用的办法是装病。有的1大早就让大人到学校去给老师请假;有的是多半晌后,会突然喊肚子疼,要求到村里小药铺看医生;农忙时,随着大人在地里干活,也会使这个方法。当爹的和男老师,都会很爽快地答应,乃至还会朝他们发出会心的1笑。这个办法在他们看来,既幼稚又老套,心里的那点事谁个不知?只是不能说,看看我当年。当娘的和女老师就觉得疑惑了,为何到了这天男孩子身上出毛病的就突然多了?也有不管不顾的男孩,到时候就往灵棚跟前跑,当娘的骂,当老师的罚站都认了。

  第1次成功的经历,印象极深。是村里1个外来落户的铁匠赵庆去世。埋人那天,1大早就赶过去,站在灵棚上挂着的1个花圈下面,连早餐都没敢回家吃。爹在那里帮忙,给了半个卷子吃。有小孩子过来抢,看到爹在就罢手了。花圈被顺利举到了坟上,并得到了1毛钱。记得清楚,坟头在村西南的1个岭坡跟前,朝东南,初冬,小麦刚出苗,绿生生的。坟头北西1个小土炕儿上长了几棵梧桐树,上面还有老鸹在叫唤。赵庆的没有儿子,由1个外甥随着,并为他送了葬。这1毛钱,买了本《红灯记》小画书,都过了抢着举花圈的年龄,小画书还保存着。

  5

  眼前流溢着2101世纪的阳光。

  几个当年举过花圈的不惑之人在城里公园的林荫道上漫步。

  道旁的桃树上果实累累,熟透的桃子在树着落了1片。旁边,有被踢倒的垃圾筒和砸碎的路灯。

  有问,桃子是苦的?

  有叹,孩子都成了竹林7贤之1,官至尚书令,司徒的王戎,而识得道旁苦李?

  疑惑。来到湖边,看湖的老者,捡起几个,擦毛、洗净,嘎嘣1口,真甜!

  他们也吃了,还吃出了童年时桃子味道。纯天然,纯天然!旁边1老妪喃喃自语:多惋惜啊,就是没人愿摘,就连孩子们也不愿碰1碰。也是的,这会人缺啥?摘个毛桃吃,兴许还觉得丢人呢。

  往后,问村里过了的人,说,已没有孩子们去干这件事情了。虽然,纸扎、花圈比过去还多,也还需要送到坟上燃烧;虽然,每件的谢礼已从1毛到两毛、1块两块5块,也吸引不了孩子们的眼睛;虽然,有的村有的人刻意找来孩子们,举着花圈显排场,也仅仅是举到村边。

  因而,大人不能不干了当年孩子们抢着干的事儿,1两个车子1加油门,便将所有的纸扎、花圈拉到坟上。

  因而,从草衰叶落到来年风暖枝绿,乡村的田野上1片静寞,斜阳下面,会跑步的茉莉花飘落了,色彩和味道,成了愈来愈远的时光记忆。

  只有,只有那个提遗饭篮子的角色,还没有改变,仍在继续着......

  

我每天上班途经的1个小区,临街的围墙是非典时安装的粗糙铸铁式的,半米高的墙基上安插着类似乡村栅栏的铁艺制件,高低适中,疏密匀称,既通透又美观,主要是把忧心的空阔隔在了外面。里面是小区住家的私密与安适,外边就是与己无关的大千世界了。小区里勤劳的居民多喜欢见缝插针似的开荒种田,围墙里跟下地势开阔,荒瘠1......

  我每天上班途经的1个小区,临街的围墙是非典时安装的粗糙铸铁式的,半米高的墙基上安插着类似乡村栅栏的铁艺制件,高低适中,疏密匀称,既通透又美观,主要是把忧心的空阔隔在了外面。里面是小区住家的私密与安适,外边就是与己无关的大千世界了。小区里勤劳的居民多喜欢见缝插针似的开荒种田,围墙里跟下地势开阔,荒瘠1片,物业办暂时还没有统1绿化的迹象,因而这里就成了附近楼道住户赋闲拓荒的自留地。

  最初,是几个农村进城保养天年的老人,侍弄了1辈子的庄稼地,见不得土地闲置,纷纭取来搁置已久的顺手工具,打磨除锈,卯榫固牢。既而卖个大早,迎着晨曦,踏着朝露,在离家最近又最易倒饬的荒地里平洼锄草、换土整墒,算计着1家人的菜蔬食量和自己所承受的劳作耐力开垦出理想的园田。由于垦出的地少,起先是零星的棋盘散缀在芦苇丛中,为避免杂草蔓延,园田的4周围沿都压实着细碎的石头和砖瓦,远远看去很有些文化遗址的韵味。

  开荒地春种水果秋点萝卜,1年4季绿染田畴,虽无奇果异蔬却也时新鲜嫩、绿色环保,若赶在集中成熟期,有吃不完的时令果蔬拿出来分送4邻......1来2去,就惹小区的土著们眼红心跳了--不因食有味,只为寻安适。因而,开荒的人愈来愈多,有退休后无所事事的老干部手把新锄学5柳,有整日里奔忙不休的中年人藉得片刻话桑麻,更有拼搏创业的青壮年闲来稼穑畦种瓜......同时,垦出的地也越发大了--由点及面的蚕食着铁栏围堵的小区荒原。春日里出差半月,回来后再经此处,围墙内的待开荒地已所剩无几,又过两日仅余边边角角,最后就是1块整体分割开来的多巧图板,起先还是规则的方格条块,后来的就因地制宜随性自然了。分割的界限相互堆叠,曾的砖瓦围沿也被清算干净,春种时取而代之的是稍许宽厚的畦岭上点种的向阳花。夏秋时节,金黄1片,开荒地就掩映在高高挺立的葵花影下。

  春种1粒粟,秋收万颗子土地是最讲诚信的典范。随着开荒地的逐步扩大,栽种的果蔬品类也日渐繁盛起来,经冬的春韭、香葱,早春的菠菜、芜荽,秋冬的白菜、萝卜,除因气候变化适种的普通蔬菜外,仲春至夏末是各色果蔬的乐园。1季季,1茬茬,培植不同习性的物种,收获品类相异的果蔬--有下种的、栽秧的,爬蔓的、分株的,有地下长茎的、地上结果的,有采花的、摘叶的、吃子的......应有尽有,满园飘香。

  不过最使人赏心悦目的,还是青翠绿叶间红、白、黄、粉的各色花朵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若此时,选个清悠的凌晨或日落傍晚,卸下负重的行囊,放下心里的包袱,在串串银玲般的鸟鸣声中迈动悠然悄步,拖着长长的身影走在小区附近的街巷里,渐渐地听着、想着、享受着......正当你赋闲离去时,忽然1阵风来,缕缕花香扑鼻,醉了神仙!因而举目顾盼,4处搜索,才见隔着铁栏小区里的开荒地。

  绿意盎然中点缀了缤纷5色,是这时候节开荒地的全貌。而紫色凝重的茄子、粉白沉寂的花椰菜都是透过黄瓜、丝瓜、南瓜等许多恣肆的叶蔓间隙看到的,它们淹没在绿叶与黄花丛中。开荒地临街的1处角落,有盛开的点点碎红不知是甚么果蔬的嫩蕊,不过我看到了成熟的西红柿,1样新鲜诱人。这时候,若再飞来几只嬉戏的蜂蝶,就凑齐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场景。

  每每走太小区,我总不自觉的视察那块开荒地的变化。春风吹,我期待着土地复苏,希望看到种子勃发的迹象;夏雨坠,我注意到花开的时序和5颜6色粉墨登场的枯荣更迭;秋霜摧,我见证了收获果蔬的喜悦;冬雪飞,我目击过残枝败叶的萧瑟与原始生命的顽强。1直以来,我都是把土地与开荒的人联系起来作为1个整体看待的,当看到开荒地还没有妆扮成我所期待的样子时,总盼望着它改变。它改变了,我便幸乃至哉,歌以咏志;它若仍然如故,我就会心郁郁之忧思矣,独永叹乎增伤。

  这样的感觉直到那块开荒地被完全清算,革除的理由既简单又充分--小区是大家共同生活的乐园,需要统1计划管理。是啊,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都私自拓荒种田,那就成了荒山野岭,再不是城市小区了。统1绿化,我举双手同意!

  不过,自开荒地被招抚绿化以后,我就很少再走那里了,有时绕道几里路也不愿走太小区,仿佛那里故去了我的1位心仪的恋人。曾我们彼此倾慕,相互倾心,顾盼生情,相知相悦;而今却红颜独去,天隔1方,遥对河汉,睹物思怀,让人如何面对?

  直到今天,我内心深处仍然欣喜着开荒地的变化,而对小区里绿化了4季长青的女贞或是松树不大看好,总认为春种秋收的交替与夏荣冬枯的更迭才不孤负土地的使命,是它们固守的常态!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