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喝酒脸红是怎么回事?喝酒脸红到底好不好

2017-04-28 09:16:13

饮酒酡颜是怎样回事?饮酒酡颜到底好不好?饮酒容易酡颜是由于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引发的,缺少这类酶会致使体内积累的乙醛只能靠肝脏来分解,加重肝脏的负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脸容易红不容易被热忱的朋友灌醉,也是从酒精里解救健康的1种手段。

“饮酒酡颜的人不容易醉,饮酒酡颜的人都能喝”,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那末,饮酒酡颜是怎样回事?饮酒酡颜到底好不好?

其实,致使人酡颜的其实不是乙醇,而是乙醛。乙醛有扩大毛细血管的功能,喝了酒以后,酒里的乙醛使得人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大,血液通过得更多,人的脸才会红起来。

为何饮酒以后人的脸色会不同?

人的身体里有两种酶会对酒精产生作用,1种叫做乙醇脱氢酶,这类酶能够迅速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体内含有大量这类酶的人,常常能够在饮酒后很短的时间内出现酡颜的症状。另外1种称为乙醛脱氢酶,饮酒酡颜的人是只有前1个酶没有后1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积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只能期待肝脏里的P450(特异性比较低的1群氧化酶)来渐渐将摄取的酒精代谢掉。

饮酒不会酡颜的人属于深藏不露型,每次饮酒看起来神色如常,总是被认为非常能喝,其实他们最悲剧,由于他们的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所以不会表现出酡颜的症状,只能靠肝脏渐渐分解,故,这样的人最弄不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最容易喝醉,肝脏也最容易受损。因此饮酒不会酡颜不代表这人的酒量就1定大,如果大家1个劲向这类人拼命劝酒,这类人出现酒精中毒的悲剧就极高了。

还有1种人,饮酒属于酒桶型的,他们身体里两种酶的含量都极高,体内的酒精能够迅速被代谢成为汗水和热量排出。要是遇到了这样的人,可千万不可以和他们斗酒,否则下场真的会很惨。

饮酒容易酡颜到底好不好?

饮酒容易酡颜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会致使大量的乙醛积累在体内,让肝脏渐渐进行分解,会致使肝脏的负担加重。但相比饮酒不酡颜的人来讲,饮酒容易酡颜的好处在于,只要1脸醉红色,说自己已到了极限了,1般人就不会再行劝酒,而已摄取的酒精只要通过睡1晚上就可以被分解干净,对人体的伤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饮酒不会酡颜,但体内又缺少两种酶,这类人常常容易摄取超出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脏的负担就会超越想象的沉重。因此,虽然饮酒容易酡颜是1种基因缺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酡颜也能从无休无止的劝酒浪潮中解救出来,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动摄取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其实也不算非常大。

长时间饮酒酡颜会造成怎样的健康问题?

有些人总会被脸上频繁出现的红血丝困扰,红血丝是脸部毛细血管扩大的结果,并不是皮肤变薄。短暂的毛细血管扩大引发的脸部潮红,过1会儿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时间反复出现便可能构成延续性两颊泛红。如果1个人的情绪起伏太大,致使肾上腺素分泌过量刺激血管,或长时间大量饮酒致使常常酡颜,造成延续性的酡颜,就有可能发出很多看起来像青春痘的丘疹、脓疱,到了晚期鼻子部位的皮脂腺肥大,鼻子变形,这就是酒渣鼻。因此,要学会克制情绪,保持稳定,同时不可贪杯,适当饮酒,才能避免酡颜给自己带来的健康问题。

核心提示:惊蛰节气养生,惊蛰是2104节气之1,每一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1般在每一年的3月5日或6日,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本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一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1般在每一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7102候集解》中说:“2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缘由。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本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3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散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漫步缓行,可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季属肝病多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避免春季沾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一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品,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季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据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由于惊蛰时候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人们除出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状外,还会在这时候节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疾病。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特别提示,惊蛰应当多食补肾增强免疫力的东西,让病毒、细菌阔别人体。在中医看来,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法也不1样,市民必须分清自己的体质,切勿乱吃乱补,避免弄巧成拙。

电影《东邪西毒》里有句台词“水越喝越冷,酒越喝越暖”,仿佛饮酒可以取暖已被许多人认可,所以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会选择饮酒来暖身,其实,这样做其实不科学。

为何饮酒后身上发热

饮酒后之所以会感到身上发热,是由于酒精被身体吸收后,能刺激身体表面的血管扩大、血流加快,内脏的血液也流到身体表面向外发散热量。但这只是暂时的,由于身体散热速度加快,体内的热量反而被消耗得更多。

中老年人爱饮酒暖身

据了解,中老年人喜欢饮高浓度白酒驱寒的现象非常普遍。1些老年人在冬季有早上起床后或临睡前喝上几口酒的习惯,他们毛病地认为,几口酒下肚,身体1下子热呼呼的,就是酒驱除寒气。

饮酒取暖是大众误区

人们饮酒后会有热呼呼的感觉,是由于在酒精刺激下,身体表面的血管变粗,人体肝脏等处贮存的血液会流到身体表面,由于血液是热的,人自然感到热呼呼的。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体内的热量反而被消耗得更多,这就是饮酒后先热后冷的道理。

冬季靠饮酒取暖其实不可取,反而对身体御寒有害。人体热量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肌肉收缩的活动进程中产生的,而酒的成份主要是酒精和水,产生不了多少热量。

另外,酒喝多了,还能麻醉丘脑下部的体温调理中枢,使体温的调理失去平衡,反而容易产生感冒、冻伤、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冬季饮酒应适当

少喝1点酒的确对身体有益,但是相干资料表明,冬季每天的饮酒量最好在50克以下,白酒的话最好控制在30克左右,否则,极易引发1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1些烈性酒,严重时会造成脑出血等急症危及生命,因此建议老年人尽可能少饮酒,最好不饮酒。

既然冬季饮酒其实不能到达取暖的目的,360常识网小编向您推荐以下几种冬季取暖的妙招。

1、每天坚持泡脚210分钟,保暖又养生。

2、常喝枣姜汤,祛寒很给力。

3、冬季适当的锻炼身体,有助于抗寒。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