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王强:激烈竞争逼商圈“进化“

2017-03-07 08:50:3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流通30人论坛副秘书长王强认为,对传统商圈转型的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视察。“其1,商圈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整体与城市化进程、居民收入增长、优良商品供给与品质消费的共同繁华息息相干。”他认为,初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商圈引领风尚潮流,2000年以后,23线城市的商圈建设成为热门,最近几年来,随着45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其商圈建设与升级开始提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流通30人论坛副秘书长王强认为,对传统商圈转型的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视察。

  “其1,商圈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整体与城市化进程、居民收入增长、优良商品供给与品质消费的共同繁华息息相干。”他认为,初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商圈引领风尚潮流,2000年以后,23线城市的商圈建设成为热门,最近几年来,随着45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其商圈建设与升级开始提速。

  其2,商圈面临的问题也分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随着城市新区兴起,居民向外迁移,购买力分流是必定趋势。特别是这10年,地铁建设、公交路网密度都跟上了,大城市中心的传统核心商圈衰落也有必定性。目前国内12线城市传统核心商圈由于交通束缚、人口外迁等,本地有效购买力流失严重,很大程度上异化为旅游商圈,但其城市外环的新兴商圈发展方兴未艾。同时,在34线城市,城市中心的商圈仍会保持繁华。

  其3,最近几年来,电商对传统商圈冲击较大,实体店由于运营本钱高,很难与电商竞争。固然,商圈本身是1个生态系统,既有高真个百货业、专卖店,也有面向生活和便利的超市、社区店等业态,在生鲜、生活用品价格方面,电商其实不具有明确的优势。

  其4,商圈面对竞争,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例如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多购物中心加大了餐饮、文娱服务的占比,以吸引客源、均衡本钱,同时,依照本身定位错位竞争,增强了本身的竞争力。根据中国百货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4年,百货业态出现了关店潮,但2015年,这1情况已大有好转。通过转型,实体商业企业也在主动应对和不断进化。

  其5,从宏观角度,各商圈在计划和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上要注意到差异性、特点和创新性。例如,在特大城市,需要有备无患打造有特点、新生态的商圈,比如增加商务、服务双创等功能,又如商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有技术创新色采,包括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等,以充分提升消费体验、增强吸引力。

  王强强调:“随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和行邮税政策的调剂,和未来国内可能会对电商税收政策进1步调剂,远期电商与实体店的生态环境对照可能迎来巨大变化。而且,从全球来看,伴随着实体店向全渠道转型,传统电商也开始探索虚实结合,特别是亚马逊去年底在美国西雅图开出实体门店,今年将会继续在美国扩大开设实体门店等现象,表明这类融会还会进1步探索和扩大。”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