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我国苎麻行业面临形势严峻 种植急剧下降

2017-01-30 00:09:32
1组数字也许能够显示我国苎麻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情势: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苎麻原料种植面积呈急剧降落态势,从2006年的199万亩急剧降至2015年的6万亩;2011年,我国出口苎麻纱线4353吨,2015年出口1982吨,降落幅度达54%;“1025”期间,我国苎麻纺织工业范围出现大幅降落,长麻纺锭从2011年的21.5万锭降落到2015年的15.8万锭,降落幅度达33%;短纺锭从2011   1组数字也许能够显示我国苎麻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情势: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苎麻原料种植面积呈急剧降落态势,从2006年的199万亩急剧降至2015年的6万亩;2011年,我国出口苎麻纱线4353吨,2015年出口1982吨,降落幅度达54%;“1025”期间,我国苎麻纺织工业范围出现大幅降落,长麻纺锭从2011年的21.5万锭降落到2015年的15.8万锭,降落幅度达33%;短纺锭从2011年的31万锭降落到2015年的17.4万锭,降落幅度达44%;气流纺2.7万头,基本持平,苎麻织机4500台,降落8%。

  近日,在江西新余召开的苎麻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当这组数字显现在预会人员眼前时,大家都1致认为,苎麻行业到了10分严峻的时刻。机械化程度不高、创新力不足、内需市场有待深度发掘成为考验我国苎麻行业发展的3道困难。

  机械化“短板”该如何撬动?

  目前我国苎麻行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基本以小型剥麻器或剥麻机获得纤维,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主任成雄伟提出,未来苎麻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要体现在3方面,即收割要机械化、脱胶要自动连续化、纺纱要创新化。

  “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机械化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是麻类收获剥制机械技术有待实现突破,2是麻类收获机械自动化程度低,3是麻类作物种植方式有待转变。这是由于麻类作物地位不高,所取得的国家投入少,研究气力薄弱;麻类纤维物料的特殊性;麻类收获、加工机械的技术性能有待提高;种植与产业范围不大;麻类综合利用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善;生产本钱高,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而至。”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国贤提出:“我国苎麻产业的根本前途在于机械化,在于高效苎麻剥麻机的突破和利用。”

  预会者认为,麻类生产机械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快研究麻类生产机械的步伐,以利于麻类生产高效发展。目前应从品种挑选、种植技术、机械设备技术多方面进行1体化研究,使农艺、品种与农机相互适应,全面调和解决麻类机械化生产问题,因此应对麻类生产机械化技术相适应的品种培养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使农艺与农机紧密结合,提高麻类生产机械的适应性。

  谈及今后我国麻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预会人员表示,应重点研究麻类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机械化收获技术、合适机械化收获的栽培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密切融会。要进行非耕地利用的轻简化收获机械研制,实现劳动力的全面解放,提高生产效力。重点在麻类作物生产机械联合作业化、麻类生产轻简机械的研制、麻类生产机械多用处和高效力化、麻类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等几方面下工夫。

  对我国麻类作物机械化生产发展,预会代表建议:国家应当对麻类收获机械研究给予保护和扶持;应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开发麻类收获机械;改进和完善现有适用麻类机械,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加快麻类机械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制定,逐渐建立起我国麻类收剥加工机械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完善麻类机械社会服务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员吕江南在谈到苎麻收获剥制机械发展趋势时表示,要展开农机农艺融会技术研究,打破制约产业瓶颈;因地制宜展开不同类型麻类机械研究;展开智能控制麻类收割与剥制机械研究。

  “苎麻行业目前存在农民种麻难、脱胶生产本钱高、脱胶废水难处理制约苎麻生产发展的3大问题。”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康说。针对此,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研究,研发出鲜壳麻微生物机械脱胶技术,实现苎麻刮制机械化生产,使苎麻的种植本钱降落了50%。采取了鲜壳麻微生物机械脱胶,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和高温高压煮练便可生产出本质精干麻,使胶的生产本钱降落70%。该技术每生产1吨本质精干麻可为农民增收1.2万元,使每吨精干麻的生产本钱由目前的2.1万元降落到1.4万元,低于棉和化纤的生产本钱。

  品种创新的力道应往哪儿使?

  成雄伟表示,“1025”期间,我国苎麻纱线出口量降落,主要缘由有两个:1是市场因素致使纱线出口数量逐年减少,苎麻纺织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高达90%,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使苎麻纱线出口量大幅降落;2是随着苎麻纺织工业产品结构的调剂,原来以纱线出口为主的结构产生了变化,转化为以苎麻织物情势或服装出口,提高了产品出口档次。

  “1025”期间,苎麻织物出口量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苎麻织物出口10867万米,2015年苎麻织物的出口达14274万米,是20年来的出口最高水平。这与近年苎麻企业不断创新品种、研发新品密不可分。

  “创新苎麻产品,应赋予其符合时期发展节拍与需求的文化内涵。”成雄伟认为,时期是发展进步的,苎麻的悠久历史值得发展与继承,但要赋予时期发展的内涵,因此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苎麻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和自主技术,国际上没有先进成熟的技术与装备可鉴戒。苎麻行业技术发展与进步速度缓慢,致使生产本钱高、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遭到影响。最近几年来行业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同时也遭到了国家相干部委的关注与重视。

  下1步,苎麻纤维需要在家纺、产业用、医卫抗菌材料等领域不断创新。

  预会者1致认为,下1步苎麻纤维需要在夏布、服装等传统利用领域,床品、装潢等家纺利用领域,汽车内饰等产业用利用领域,高性能复合材料,医卫抗菌材料领域不断创新。

  内销市场活力是不是还有的挖?

  “产品市场开发,内销市场是重点。”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苎麻纺织产品1直是依托国际市场的需求在进行范围发展。30年来,综观我国苎麻纺织工业发展的起伏曲折,都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说明行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太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依存度是30%,而苎麻纺织的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达90%。对国内市场的疏忽,是苎麻纺织工业发展不安稳的关键因素之1。1个产业如果没有稳健的市场和消费需求,这个产业是不可能可延续发展的。因此加快苎麻纺织产品内销市场的开发是今后行业发展重点。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董春兴说:“我国麻纺织产品的内销市场日趋扩大,2015年出口比重已降到74%,内销比重上升到26%,比2014年提高6%左右。通过1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点燃了麻纺织企业开发终端产品、扩大内需市场的豪情,许多专卖店、工厂店和网络店都新上了许多款式新颖、设计潮流的含麻终端产品。但国内市场空间还没有得到有力、系统的开发,国内麻纺织消费品市场仍需要发掘。下1步应积极培养国内消费市场,加大宣扬力度,推重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理念,让国内消费者认识苎麻、了解苎麻、爱好苎麻。”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