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质量立法,校服“除疾”尚需从严

2017-01-28 09:09:12
根据2015年西安市中小学校服质量监管情况通报,去年西安市送检学生服样品检验合格率为94.37%。虽然合格率较高,但监管中仍然发现1些问题。通报中指出,问题表现在送检批次不全、检验项目不全、标识内容不规范及合同备案不积极。从抽查情况看,有学校没有做到逐批送检,还存在检测漏洞。   自2013年上海曝出“毒校服”事件,学生校服的安全问题1直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关注度高,最近几年来各地的校服质量仍然问题频出:

  2015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其第3季度校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28家受检单位的135批次产品,1批次检出致癌物资芳香胺染料;

  2015年10月,武汉市质监局校服专项检查共抽到26个校服样品,合格率只有77%,出现裤后裆接缝强力、纰裂及纤维成份含量不合格等各种问题;

  今年1月,广东省质监局公布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9%,其中1品牌校服检出致癌染料。

  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学生服,其“质量的小船”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质量立法,校服“除疾”尚需从严0.jpg

  1 毒校服“毒”在哪儿?

  根据2015年西安市中小学校服质量监管情况通报,去年西安市送检学生服样品检验合格率为94.37%。虽然合格率较高,但监管中仍然发现1些问题。

  通报中指出,问题表现在送检批次不全、检验项目不全、标识内容不规范及合同备案不积极。从抽查情况看,有学校没有做到逐批送检,还存在检测漏洞。还有的企业1份检验报告涵盖多所学校。同时,去年送检864批次,检验项目同时包括甲醛含量和pH值的唯一359批,有相当1部份企业躲避了1些安全性指标的检测。个别企业使用已作废的标识内容,纤维含量没有标注、服装号型标注不规范等。

  实际上,以上通报中提到的触及对学生们影响最大的,是安全性指标的检测。相对耐磨擦级别、缩水率等物理方面的质量问题,衣服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理化检验指标更加重要。在各地曝出的校服安全质量问题中,出现较多的就有其中1项——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陕西省纤维检验局纺织品毛绒监督检验科副科长周莹介绍说,国家标准中明令制止使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其毒性和致癌性远强于甲醛。该染料制成衣服后,不溶于水,无色无味,从纺织品外观上没法分辨,只有通过专业检测才能发现,且不容易消除。这类染料在与人体长时间接触进程中,其有害成份被皮肤吸收,会引发各种恶性疾病。

  陕西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校服被查出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根据最近几年对学生服抽检掌握的情况,陕西省校服在纤维成份含量、pH值和色牢度等方面的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纤维成份含量的问题主要是标识与实际不符,pH值是衣服的酸碱度超标,和耐皂洗、耐磨擦等色牢度不达标等。”周莹说。虽然这些项目没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影响大,但广大中小学生基本上每天穿校服,这些指标不合格,也会对其身体健康和外观穿着有影响。

  2 毒校服从哪儿来?

  1件校服所经历的基本环节是面料采购进厂、生产加工、成品出厂进校,触及生产企业、学校、监管部门3方。

  作为生产企业1方,需要进行面料采购把关、生产进程质量控制、产品自检和送检等等环节。1旦企业在此进程中出现忽视、疏忽乃至故意的行动,校服质量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问题。周莹介绍,以往抽查中发现,有个别企业采购把关不严,没有索要面料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企业的检测装备也不完备,为了节俭本钱,也不想花费检测费用进行质检,这些都会对校服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在学校1方,校服甚少出现公然采购等行动,直接是由学校拜托服装厂加工制作,不经过市场流通。这类生产厂家和学校之间的“直接交易”,很多时候都是校长1句话或是校领导班子成员点个头,便可肯定校服购买厂家和校服的价格,随便性很大。且大多数学校订校服的质量标准、安全性等了解不多,问题校服就这样在服装厂和学校之间的“暗箱操作”下,在监管部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悄悄”进了校门。

  在前几年的实际调查中,1件校服从面料进厂到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穿在学生身上等1系列环节中都处于质量监管的空白状态。省纤检局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科樊晓辉表示,校服直接从厂家到学校,质量要求由加工合同约定,因此,质监部门难以实行有效监管。

  另外,在2009年,国家出台了针织学生服和机织学生服的相干标准,“但这两个标准与普通服装技术标准差别不大。”周莹告知记者,2013年上海“毒校服”事件后,各地纷纭出台地方标准,但在指标要求上不1致。直到2015年6月30日,在整合各地及以往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标准GB/T31888⑵015《中小学生校服》出台,同月,国家教育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标准委等4部委出台《关于进1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至此,校服质量安全和监管体系的建立有了制度和技术的支持。

  3 左右开弓能否治住“顽疾”?

  今年3月31日,新《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实行,其中将学生服作为单唯一类进行重点监管,并特别强调要求学生服必须“双送检”,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新的标准和新的办法,“左右开弓”能否治住校服质量的“顽疾”?

  “新的标准,取消了以往合格品、1等品和优等品的等级划定,个别技术指标要求比之前的1等品要高。新的办法,则让纤维制品相干各方有了具体可以参照履行的标准和根据。”陕西省纤维检验局局长胡省认为,对家长和学生而言,严格的标准和办法的实行,使校服的使用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更加重要的是,使专业纤检机构展开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纺织面料质量监管工作‘有法可依’,监管的空白和乏力将得到极大地解决。”胡省表示,对生产企业1方,通过引导生产者改良生产条件、建立原辅材料进货验收记录等,推动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对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纺织面料的标识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规定了法律责任。还通过建立原料把关、团体购买质量监控、监督检查、重点区域产品质量提升、质量诚信等多项制度,加大生产进程的监管力度。

  全进程、双送检、质量监控……无庸置疑,这些做法将对学生服质量安全保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行中,其方式方法还有待进1步探索。

  首先是监管气力的薄弱如何克服。以西安市为例,根据西安市教育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包括完全中学、1贯制中学和职业高中在内,共有3318所中小学。如此众多的学校,逐一落实“双送检”,监管气力如何跟上?放之全省,特别偏僻县乡,更加艰巨。其次,贫困地区检测能力没法保障。据了解,学生服质量检测1般需要检测20多个项目,在贫困县、乡村等地,检测技术较落后、装备较差,校服质量的检测水平将大打折扣……

  种种情况下,作为校服质量把控第1关、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的生产企业,其质量意识的提升尤其重要。据了解,2014年,陕西省建立了“校服企业技术交换平台”,增进企业展开标准、检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交换探讨和培训,以期使企业在管理、采购、自检互检、制度建立等各方面逐渐规范化。“再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并在此进程探索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校服质量安全风险。”胡省表示。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