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学院

基层殡葬改革的实践性思考以滨海县为例

2020-09-17 13:59:40

基层殡葬改革的实践性思考 ——以滨海县为例

内容摘要:殡葬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推行殡葬改革以来,基层殡葬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但受传统丧葬风俗的影响,基层大众对革除丧葬陋俗、节地生态安葬等殡葬改革的要求接受程度不高。要进一步推动基层殡葬改革,需创新工作方法,提倡移风易俗,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实行绿色殡葬,以期到达新时期殡葬改革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殡葬改革 丧葬风俗 建议与对策   中国殡葬改革始于1956年火化的倡议,国家在节约资源和革除丧葬陋俗的旗帜下,采取强迫和法制的手段改造大众的丧葬行动,试图以行动的改造去改变群众的丧葬观念。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推行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火化观念深入人心,不但年轻一代接受了火化,乃至很多老年人都对火化表示“不十分反感”,当地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但较高的火化率只能体现在殡这一块,真正葬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丧葬文化、丧葬风俗在农村依然有市场,披麻戴孝、烧纸钱、乱埋乱葬、滥占耕地、留坟头、二次入馆,丧事攀比、厚葬等,这些封建迷信、陈规陋习,不仅加重了大众负担,也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和国家提出的推动殡葬改革,勤俭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还有很大差距。  那末地方政府在推动殡葬改革的实践中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基层大众的丧葬观念和丧葬行动现状如何?针对殡葬改革的重重障碍,政府将采取哪些对策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深入?                         基层殡葬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改革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对镇(区)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推动。建立健全殡葬服务体系,实行全民殡葬普惠政策,搬迁县殡仪馆和建设镇(区)公益性公墓,买通了殡葬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积极推行全民普惠殡葬服务政策。滨海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减轻大众的丧葬负担,出台了《关于实行全民普惠殡葬服务政策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通知》(滨政办发﹝2014﹞87号)文件,增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惠民殡葬工作,于2014年11月1日全面启动,政策覆盖具有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驻滨部队现役军人、公安机关经办处理的无名尸等,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项目有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接运费(限本县境内,由死者直系亲属或丧事经办人填写申请表,镇区民政室开具派车单)、普通设备遗体火化费(含遗体消毒费、遗体整理费)、1个价值200元之内的普通骨灰盒,丧葬费减免额度合计1250元/尸,每一年累计减免丧葬费用约750万元。  二是积极构建殡葬服务体系。在东坎镇新安村东北小龙凤庄境内征地200亩,兴建殡葬服务综合体,包括迁建县殡仪馆、县海城公墓,新建县殡葬服务中心,采取PPP方式投资建设,总投资2.4亿元,预计2018年底完工。启动镇(区)公益性公墓建设,助推散坟整治工作。2016年10月底前,全县14个镇(区)根据本行政区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按照“布局公道、计划超前、勤俭土地、保护生态、方便大众”的原则,均计划建设1处亩的镇(区)级公益性公墓。县国土部门对公益性公墓土地优先安排保障。建设资金,采取县财政适当扶持、镇区财政支持、村民筹资筹劳的“三结合”办法筹措,实现三级联动,保证各镇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资金投入。整治零散坟墓,遏制乱埋散葬。对主干道(沿海高速、327省道、204国道、临海高等级公路)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零散坟墓进行迁移,累计迁移零散坟墓28000座,迁移工作得到有力推进。整治老坟场,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对已构成较大规模的59处老坟场,采取限制墓穴面积、平整坟头、树碑改卧碑和墓群的植绿、砌墙围挡等方式加以绿化遮挡整治,已围挡和补植砌墙21处。鼓励到公墓进行集中安葬,对迁进公墓的散坟给予一次性补贴:公墓建成当年的补贴2000元/座;次年迁进的补贴1500元/座;第三年迁进的补贴1200元/座。  3是努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丧属至上”的服务理念,把维护丧户殡葬权益、满足丧户丧葬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大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殡葬服务。加强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以行风建设整改为突破口,规范业务接待、遗体接运、告别、火化、骨灰领取和寄存等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改造服务设施装备,新建水泥停车场,设置停车位,升级改造休息室、祭奠区,向办事大众免费供应茶水等, 满足丧属对治丧环境的要求, 不断提升殡仪服务满意率。强化殡葬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到2016年末,县殡仪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到达90%,逐步实现殡葬服务的优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严格殡葬执法,加大对在建和已建公益性公墓变相经营的查处力度,展开殡葬服务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无照经营丧葬用品、私自寄存、处理尸体等违规行为进行治理,规范经营秩序,打击非法行动。取缔不具有遗体运送资格的黑车,调和处理殡葬车营运纠纷累计达30余起,维护了殡葬车辆的正常运营秩序,保障了丧户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农村殡葬存在的问题  滨海县实行全民殡葬改革以来,全面推行火化制度,加快殡仪馆、公墓等殡葬设施建设,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死亡人员由 “土葬”向“火葬”、“散葬”向“集中安葬”转变。大力整治零散坟墓,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努力转变安葬方式,殡葬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年火化率达100%,集中办丧率、散葬坟墓迁移率、老坟场绿化率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受传统丧葬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大众对节地生态安葬、革除丧葬陋俗等殡葬改革要求接受程度不够高,这与建设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  1是传统的丧俗文化盛行。现阶段,我县农村在物资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生活的荒漠化却促使传统“孝道”开始异化,隆丧厚葬的陋俗盛行。葬前丧礼隆重喧闹,严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休息。葬礼神秘诡异,遗体出殡、下葬时辰,都要选日子,看风水、定墓穴,挖坟坑、起灵、上路、路祭,到下葬都有考究。葬后祭祀隆重荒诞,“事死如生”、“视亡如存”观念根深蒂固。亲人死后要一日三餐供奉,从去世起“七”天一祭,6“七”为大祭

,烧遗物、洋房、洋车、美女、美钞等,乃至出现配阴婚现象,臆想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  2是攀比浪费现象惊人。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厚葬是我国丧葬民俗的主流,儒家的“人世”思想和等级观念使得中国人很在乎“生贵死荣”。加上市场经济人们对金钱的强化和传统“孝道”的异化,丧事不但仅是死者的事,更多的则是活人的事,所以丧事大操大办的风气盛行,尤其是高龄老人去世,子女为表孝道,搭灵棚、请响器、宴请宾朋,大操大办,讲究繁缛的殡丧陋习,一场葬礼下来,花费3五万元很正常,多的乃至高达十多万元,老人去世,给子女带来沉重负担。  三是“二次装棺”执法难。受“入土为安”丧葬理念的影响,一些居民将逝者的遗体送殡仪馆火化后, 又将骨灰装入棺材,举行仪式后埋入地下,堆起坟头。目前,殡葬工作的根据是国务院于1997年通过的《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1月1日行政强制法颁布实行后,2012年11月16日新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删除了第20条“违规土葬可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规定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条例》取消了民政部门对违法殡葬行动强制执行的规定,民政部门则无强制执行权,只能由丧户自行整改或由民政部门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条例》的刚性不足,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一直以来,殡改工作只是民政部门在唱独角戏,相干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协力没有构成。殡葬法规的具体操作性不强,若操作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另外,由于《殡葬管理条例》层次低,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罚则刚度不足,强迫处罚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缺少规范的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致使管理无章可循;缺少强有力的强迫手段,根本没法有效推动新形势下的殡改工作。[1]                           殡葬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殡葬改革的宣传引导。殡葬习俗历史悠久,已植根于广大民众思想深处,改变传统的殡葬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推动殡葬改革的当下,要积极宣扬先进的殡葬文化,使一些落后的殡葬风俗被民众认知并终究被民众所抛弃。要建立起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清明、大寒等重要时间节点,对辖区内自然村或居民聚集地进行集中宣传,发放《殡葬改革宣扬手册》,悬挂殡葬改革宣扬横幅,张贴殡葬改革公告,营建浓厚的殡葬改革氛围。通过召开不同层次和人群的座谈会、讨论会,有重点的学习教育,有侧重的集中讨论,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让殡葬改革的宣扬引导工作延续有效展开,让大众由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参与,逐步让殡葬改革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真正生根发芽。借助络、移动传媒等现代信息平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情势,把殡葬改革的大道理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给老百姓讲明白,让老百姓逐渐认识到传统丧葬文化中的糟粕,逐步接受、理解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的先进理念,以实际行动破除思想意识中的各种落后的殡葬陋习,真正形成健康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殡葬执法,引导老百姓自觉遵照殡葬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安、国土、林业、卫生、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实行职能,协助民政部门查处违规殡葬事件,保护殡葬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为殡葬改革有序有力稳步推动营建良好氛围。  ( 2) 大力推动绿色殡葬。现阶段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是推进绿色殡葬,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殡葬作为一种以回归自然、勤俭资源为代表的新型殡葬形式,不但包括节地生态安葬,而且包括传统殡葬领域中在理念、风气、程序等方面不断俭朴、环保的变革取向,是推动殡葬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殡葬改革的创新方法,要结合当地民风民俗来落实改革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延续几千年具有地方特色的殡葬文化,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传统孝道的精髓,提倡厚养薄葬,探索实现殡葬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合理模式。从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殡葬风俗的朴素情感和表达美好愿求的部份,结合现代殡葬健康、环保、节约、文明的要求,探索能够代替传统殡葬仪式和心理安慰的新型模式,体现气氛不减、程序很多、仪式庄重、外表体面,真正起到传统丧葬祭奠中召集亲友、表达悲痛、寄托哀思的目的,使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全代替传统习惯,得到农民的认可,并逐步演化成新的社会殡葬秩序。同时,进一步规范丧葬用品制作和经营,依托大众良好祝贺的一些祭祀物品可以有限度的保留和有序开发,但要统一标准、用料和价格,保证丧葬、祭扫用品的健康、环保、安全和文明。加大对节地生态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坚持美观大方、设计公道、节省空间、绿色环保的理念,建设生态墓园、镇村级立体式公益性公墓等,采取统一标准的计划设计,情势规范统一的坟头和墓碑,或采取不留坟头,栽种树木悬挂标志等公墓样式,实行集中安葬和管理,提供优良的公墓环境和服务。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土地,还可以美化生态环境。同时,出台奖补政策,对骨灰撒散、树葬、花葬、草坪葬以及使用可降解骨灰盒进行深埋的等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的生态环保葬给予嘉奖,减轻丧户经济负担。  (3)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是社会行动,全面推进基层殡葬改革,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管理和实施,具有很大的现实困难。可以利用市场弥补政府和行政手段的不足, 有计划、有目的的把殡葬改革推向社会,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改革的辅助设施建设和管理经营,政府可以在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利用中长期经营逐步进行补偿。公道配备殡葬服务资源,积极推动市场化运营,把殡葬服务工作独立出来,推向市场,引进竞争, 逐渐实行企业化经营,实现政企分开,构成产权清晰的现代殡葬服务企业,不断提升殡葬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打开基层殡葬改革的客观梗桔,克服难点和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力量,提倡文明殡葬。农村地区,法律与传统习俗的碰撞尤为剧烈,在这类 “熟人社会”,有名誉的老人往往比法律更有威信。“如果能利用传统的渠道,再用政府的气力将其改进,似乎成功的机会会大一些。”[2]在这里,村规民约往往比法律能够更好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信任,也更易于推行。殡葬改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目的是改革土葬实行火葬,革除丧葬陋俗,提倡移风易俗,勤俭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来完成的社会工作,是保护国家18亿亩土地红线和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破除传统习俗,反对封建迷信,逐步构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更要从事关国土资源安全、森林资源安全、环境资源安全的高度坚定不移的,稳步推动殡葬改革。(陈尚芹)  参考文献:  [1]勒尔刚,李健:《国外殡葬法规汇编(下)》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杜,2003,   [2]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极为变迁》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P27



保妇康栓对hpv有效果
碧凯保妇康栓使用期限
宫颈糜烂塞药出血正常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