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游戏动漫

暴涨的温氏股份和停滞的双汇发展

2020-10-20 19:13:49
暴涨的温氏股份和停滞的双汇发展 股战场/ 03月13日 08:49 发布

首先,猪周期是怎么回事,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赚钱预期增强,大家开始养猪,从养猪到出栏上市有大概十个月的时间,而且计算固定资产投入,生产段对销售端的反应有迟滞性。

生猪上市,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跌,同样的逻辑再来一次。

即养猪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销售端的价格变化引起盈利的巨变,这种预期带来养猪资本的周期性进入和退出,因为养猪需要时间,形成生产和销售在时间的错位,资源调配性差,最后猪周期出现。

这个时候,我们把养猪企业当做水泥,煤炭,券商等周期股看就行了。

那么,养猪的企业能赚钱吗,赚多少

养猪是不赚钱的,得把猪杀了卖肉或者做成肉制品销售出去,才能赚钱,也就是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上游养猪,中游杀猪,下游卖猪肉和肉制品,杀猪没有技术含量,门槛极低,所以不赚钱是必然,两头挤压。下游①面对消费者即c端,可以形成品牌,获取溢价②渠道垄断,就像阿里,苏宁,国美对家电企业的欺凌一样,所以下游赚钱。

猪周期的出现原因是产销不匹配,这种周期性对养猪的,卖猪的,吃猪的都是伤害,形成资源浪费。为什么不匹配呢?因为行业太分散,参与者独立决策。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如果可以实现),猪周期必然减弱,养猪的盈利开始稳定。整个猪产业链利润要在上下游分配,竞争(中游太弱)。

养猪的厉害还是卖猪肉的厉害呢?谁能率先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完成集中度提高就可以实现话语权。如果没有在自己的行业完成整合,提前向彼此攻击,就是不明智的。温氏建立屠宰场,双汇也养猪,都是玩的。

世界历史上,都是中下游向上游整合,即双汇整合温氏。原因是中下游盈利要高,资本实力强大,理论上如果上游率先完成整合,也可以向下游扩张。最后都要形成猪产业链的整体业务。实现后,猪周期消失,盈利增强,形成类公共事业股。

面对C端的品牌溢价是可以转移成本的,而且可以凭借滞后性获取超额利,真正受影响的是屠宰业务。屠宰业务一般是杀猪和卖猪肉。我把屠宰业务分开了,杀猪算一块,卖猪肉和肉制品划做统一的下游,方便分析温氏股份市值2179,双汇789。三季报纯利润36.5,温氏39.62。

我的总体看法是,看他们在各自领域谁先完成整合,就可以继续扩张了,我觉得双汇赢面大一些。目前温氏股份股价已经上去了,安全边际很小,博弈阶段,不值得参与。

从行业角度看,养殖和屠宰是直接的上下游关系。但从利润角度看,养殖和屠宰又是明显的对立关系,生猪价格上涨利好养殖,生猪价格下跌利好屠宰,生猪价格的定价权掌握在哪一方手中,哪一方就更有希望获取更高的利润。通过对猪肉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主要参与者的梳理,我们发现中小养殖户、代宰企业以及下游消费者更多扮演的是生猪价格接受者的角色,他们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对猪价的影响都极为有限。规划化养殖场和大型屠宰企业对生猪价格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且不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屠宰企业,在区域内市占率越高的一方,对于生猪价格的影响力也越强。

市场集中度方面,尽管我国在养殖和屠宰行业内拥有一批具备相当产能产量的企业,但由于全国猪肉市场基数大,现阶段养殖和屠宰的集中度依然很低。2017年养殖行业前十名企业共出栏生猪4559万头,合计占比6.62%,行业CR4为4.89%,与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接近。分散的市场格局下,部分大型养殖和屠宰企业仅能在少数区域对生猪价构成影响,全国性龙头尚未出现。

参考美国猪肉行业的发展历史,其产业链的整合主要靠自下而上推动,目前美国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大多由大型屠宰加工企业转型而来,屠宰加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上游养殖,纵向整合生猪产业链。这背后的逻辑在于美国屠宰企业集中度在80年代快速提升,规模化程度超过养殖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超越养殖,进而能够以合约生产或直接收购的形式提前锁定大型养殖场的生猪所有权,实现对行业的纵向整合。相比于美国,由于我国屠宰和养殖集中度均偏低,现阶段行业整合难度大。非洲猪瘟的发生,则为屠宰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提供了宝贵机会,也为屠宰龙头主导的行业纵向整合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产区与销区企业经营状况分化,产区大型屠宰企业利润提升,其主动推进横向整合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环保督查的趋严也导致部分小厂不得不选择退出。随着屠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龙头屠宰企业市占率较当前大幅提高,其对于上游养殖企业的生猪采购议价能力将随之增强,届时行业纵向整合的时机也将越来越成熟,以双汇为代表的屠宰龙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产业整合带来的长期红利。

原创:Slumdog Millionaire

中度肝纤维化吃什么药
医药行业资讯
前列腺癌
哪些降压药为单片复方制剂
三岁宝宝腹泻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