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 林俊杰

怎样消除人们对精神病鉴定的灰暗想象

2017-03-23 18:26:28
怎样消除人们对精神病鉴定的灰暗想象

9月6日晚,南京市交管局政务微博“南京交管”就“6·20”宝马案发布最新消息,该事故肇事司机王季进经权威机构鉴定,其在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律师表示,鉴定结论称王季进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今后在法院进行量刑时,很有可能参照这一鉴定结论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对“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一专业名词肯定非常陌生,而夹杂着人们对权力不信任的惯常表现,发挥了诸多“灰暗”的想象。基于对真相的进一步追问以及对程序合法与否的进一步质疑,这些想象却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于此背景中,相关部门真正应该做的,是要通过自我职能的实现,来消除民众的质疑与误解。尽管精神病的司法鉴定有着一套严格而完备的程序,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承担此次鉴定的医院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撑它所作出的结论。可这些对民众来而言,它都是冷冰冰的、不可触碰的。那么,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求相关机构要通过更多的细节展示来说服民众。比如司法鉴定是如何克服时空上的障碍去了解当事者在事发时的病理状态的?受委托的鉴定医院,又是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第三方阻力,对当事者进行客观鉴定的?其鉴定的依据和过程,又是基于怎样的原理得出来的?这些细节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公开,想必公众也不会大费周章地去对官方的结论过度解读。

而对于公众关心的鉴定结果对量刑的影响,相关机构更应该予以准确回应。因为按照相关法律常理来讲,如果鉴定结论属实,那么,发病过程中开车撞人的王季进由于受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原因就可以被降低处罚,这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但是,究竟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将惩罚的力度大幅降低?这些,都是需要相关机构用专业的知识给民众合理解释的。否则,民众喧嚣的言论便会强加在鉴定结果之上,并以此为基础让量刑在程序上受到质疑。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消除人们对精神病鉴定的灰暗想象”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怎样消除人们对精神病鉴定的灰暗想象”内容,谢谢!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