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清华

中国石化不断首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新局面

2020-11-18 16:53:00

中国石化:不断首创延续有效和谐发展新局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贸易、石油产品的炼制与销售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上、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和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及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炼油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乙烯产能排名世界第五位;具有较为完备的成品油销售络,自营加油站数量近3万座,每天为亿万名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也使中国石化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中央、国务院在1983年和1998年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进行了两次重组调解,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用好当时每年一亿吨原油资源,确保中央财政收入,中央决定对石油化工实行专业化生产,发挥联合优势,从体制上改变多头领导、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状态。1983年7月批准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把原隶属于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轻工部等部门的炼油、化工、化纤、化肥企业划归石化总公司,从体制上改变多头领导、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状态,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计划、统一管理”。当时划归石化总公司管理的有39个企业和直属单位,共有职工38万多人,固定资产180多亿元,1981年总产值21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2%;利税8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3%。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对石油石化工业管理体制实行战略性改组。7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组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7月27日,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依照“政企分开、发挥优势、有序竞争”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原则,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来由两大总公司行使的部分政府职能,交给新组建的国家石化局。

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成立后,依照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方针,于1999年7月启动整体重组和改制上市,对业务、资产、财务、机构和人员进行全面重组,集中主业和优良资产于2000年2月独家发起设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于同年10月在纽约、香港、伦敦上市,2001年7月又在上海上市,总股本867.02亿股。

1、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时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石化总公司在十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1997年和1983年相比,总资产从210亿元增加到3400亿元,增长16倍;销售收入从272亿元增加到2311亿元,增长8.5倍;实现利税从107亿元增加到318亿元,增长3倍;累计上缴中央财政2119亿元,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1、发展建设

石化总公司组建后,广泛张罗资金,组织重点工程建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石化总公司对70年代末大规模引进、后因国民经济调解停缓建的大庆、齐鲁、扬子、上海等四套30万吨乙烯和镇海、乌鲁木齐、宁夏等三套大化肥工程项目重新恢复建设,扩建和新建了上海石化化纤2期和洛阳、广州、镇海炼油等一批重点项目,到“75”末,四套乙烯、三套大化肥、新建和扩建的一批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振兴石化的“第一战役”初战告捷。进入90年代,从“85”开始,石化总公司集中气力组织了振兴石化“第二战役”,建成了安庆腈纶、福建炼油、辽化二期、茂名乙烯、九江化肥和一批深度加工和储运设施项目,完成了燕山等乙烯第一轮改造;推行燕山乙烯、镇海炼油等改造的经验,完成了扬子、上海、齐鲁、大庆等万吨/年乙烯改造,走出了一条消除“瓶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2、产业结构

石化总公司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实体,包括炼油、化工、化纤、化肥和化学洗涤剂等专业和生产、销售、科研、设计、施工、教育等方面。

油、化、纤、肥一体化发展。到1997年底,石化总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到达1.78亿吨/年,居世界第3位;乙烯生产能力到达296万吨/年,居世界第4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到达391万吨/年,合纤单体生产能力到达240万吨/年,合成纤维生产能力到达82万吨/年,合成橡胶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到达50万吨/年,合成氨生产能力到达426万吨/年,尿素(实物量)生产能力到达682万吨/年。工程设计施工气力不断增强。已能承担石化总公司大中型骨干工程主体装置、关键技术项目的施工和绝大部分技术改造和重大检验任务。从1990年开始,走向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承包方式也从劳务合作逐步发展到工程分包和工程总承包。合资合作不断扩大。从1984年至1997年,共成立合资企业76家,合计投资额16.62亿美元;共成立合作企业13家,合计投资额1.44亿美元;为大庆、齐鲁、扬子、茂名、中原乙烯和洛阳聚酯等石化项目展开了大量外资融资。十五年间,累计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72.96亿美元。

3、能源效力

石油化工企业是能源生产单位,也是能耗大户。石化总公司采取综合措施用好能源和节约能源,努力提高能源效率。

努力发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新建和改扩建镇海、广州、高桥、福建等大型炼油厂,大庆、齐鲁、扬子、上海、燕山、茂名等大中型乙烯,上海、辽化等大型化纤,镇海、乌鲁木齐等大型化肥工程和一批储运、港口设施,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催化裂化、焦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炼油深度加工装置,积极推动对炼油、化工、化纤、化肥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消除“瓶颈”工作,有效提高了石油深度加工、石油化工综合利用、后加工能力和资源使用效力。

积极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道使用。依照炼油、化工、化纤、化肥对原油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原油的性质、特点,切实抓好原油整体配置上的优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化工、化纤、化肥的需要;在直属企业之间实行原料优化互供,公道使用,抓好企业之间原料的优化;促进企业内部各厂、车间、装置之间的优化。同时,石化总公司还通过深入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下落能耗物耗,提高经济技术水平。

4、科技进步

石化总公司坚持“振兴石化,科技先行”的方针,延续组织重大科技攻关,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取得了一批到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化成果,整体技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炼油方面,在六十年代炼油工业“5朵金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发展了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成套技术,使我国炼油技术基本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方面,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发的乙烯裂解、聚丙烯、丙烯腈、SBS等成套技术,构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它方面,完成一批高压反应器、换热器、冷却器、氢压机等关键设备的研制任务,引进装置使用的“3剂”和备品备件基本立足国内生产。

年,石化总公司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41项,申请专利2317项,取得专利授权961项。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时期

石化集团公司依照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和政企分开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改革、调解、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发展站到了新的出发点上。从1998年到2007年,原油产量从3532万吨增加到4108万吨,增长16.3%;天然气产量从23亿立方米增加到80亿立方米,增长2.48倍;原油加工量从8060万吨增加到1.66亿吨,增长1.1倍;乙烯产量从227万吨增加到669万吨,增长1.9倍;成品油经营量从4176万吨增加到1.19亿吨,增长1.9倍;资产总额从4275亿元增加到9956亿元,增长1.3倍;销售收入从2818亿元增加到12279亿元,增长3.4倍;实现利税从266亿元增加到1586亿元,增长5倍,其中利润从35亿元增加到757亿元,增长20.6倍。目前,中国石化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世界第三大炼油公司、第五大石化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三;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从首次入围的第73位上升到第16位。

1、发展建设

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成立以来,依照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量入为出、控制总量,集中决策、调整结构,优化项目、增加回报”的投资方针,通过投资增量的调解带动存量结构的调剂,努力推动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基础不断巩固。石化集团公司始终把资源战略放在首位,制定并实行了“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发展南方、突破海上”的上游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成功、中原等老油田和原新星石油队伍融会的特有优势,延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资源基础不断巩固,构成了“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的良好格局。1998年到2007年,国内原油年产量从3619万吨增加到4108万吨,天然气年产量从34.8亿立方米增加到80亿立方米。特别是通过理论和技术创新,中国石化取得了海相勘探开发的突破,相继发现了国内目前最大的海相油田--塔河油田,和国内目前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目前,塔河油田年产量已超过500万吨,跨入全国陆上10大油田行列。以普光气田为资源基础的川气东送工程已全面展开建设,预计2009年投入运行。

优化调解炼油化工布局和结构。为了应对国内石化市场完全开放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石化依照贴近市场、贴近资源的原则,不断优化炼油化工布局,调整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原油输转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目前,中国石化已初步构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炼化企业集群,具有11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其中包括燕山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等大型一体化炼化企业。天津、福建、镇海等百万吨级乙烯和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在建设。以油田和大型原油码头为中心,覆盖主要炼化企业,东西衔接、南北贯通、国内原油与进口原油可灵活调运的管道运输络基本构成,保证了原油安全稳定供应,下落了运输成本。同时,加工高硫、重质等劣质原油的适应性增强,高硫原油加工能力从800万吨/年增加到5200万吨/年,占综合加工能力的比例从7.3%提高到28.7%;依托科技进步,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汽柴油质量不断升级的要求;化工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逐渐提高,合成树脂新牌号、合成纤维新品种、高级润滑油、高等级沥青等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均有大幅度提高。

巩固和完善产品营销络。针对国内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国石化在巩固和完善产品营销络上下了很大工夫,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成品油营销方面,捉住市场完全开放前的时机,依照“扎紧竹篱打好桩”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加油站和成品油管道运输,基本构成了较完善的成品油营销络。从1999年开始,通过大规模收购、改造和新建,公司自有加油站迅速增加,优化调剂后目前到达2.8万多座。成品油管道建设步伐加快,至2007年底,已具有成品油管道13条,总长5700千米。油库布局进一步优化,中转库和销售库功能更趋完善。加油IC卡工程顺利推行,卡机联动加油站到达1.6万多座,累计发卡近2000万张,具有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化工产品营销方面,针对过去分散销售造成的多头对外、市场影响力不强等弊端,2005年对化工产品销售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集中统一销售,初步建立了以直销为主、直销与分销相结合的化工产品营销络,市场影响力显着增强。

积极推动国际化经营和对外合资合作。依照中央关于“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中国石化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在资源、工程、贸易等领域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展开对外合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份额和地位,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中国石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苏丹、安哥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取得了一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04年的21.66万吨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686.6万吨。国际石油工程服务方面,捉住高油价下石油工程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加大海外市场开辟力度,初步构成了以西非及北非、中东、俄罗斯及中亚、南美及墨西哥、南亚及东南亚为战略重点的市场格局,2003年到2007年,当年新签合同额从1.8亿美元增加到18.2亿美元。国际炼化工程服务方面,继1998年中标伊朗炼油一期项目以后,海外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合同类型触及EPC、施工管理+施工、施工分包和可研服务等,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荣誉。国际贸易方面,多年来坚持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通过提高长时间合同比例、扩大第三方贸易、展开套期保值、增加劣质油采购、采取大船拼装运输和灵活的市场操作等策略,有效下落了原油采购本钱,保证了公司自用进口原油的稳定供应。化工产品和设备材料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围绕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合资合作内涵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的转变。扬巴一体化、上海赛科乙烯、福建炼化一体化等合资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2、能源效率

石化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降本增效、加强管理、提高主业竞争力等紧密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推动能源资源勤俭。

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下落能耗物耗。采取老油田勘探开发及系统配套改造、炼化企业提高装置范围和技术含量的改造,加快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优化原料及产品流向、扩大成品油经营范围、提高单站加油量等措施,下落能耗物耗。同时,对能耗高、物耗高、本钱高的落后生产能力和设施,加大“关停并转”的力度。

推行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下降能耗物耗。采取“煤代油”、“焦代油”、“气代油”等措施,下大力气压减自用石油资源。展开区域和企业内部资源优化,加大区域化工原料优化互供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力,实现节能降耗。积极采取先进适用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减少能耗物耗,增加了效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进能源资源勤俭。通过与加强“3基”、推行油藏经营管理、推动炼油化工装置达标等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工作水平。同时,通过加强节水减排工作、优化供水、用水和排水系统和开发节水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新工艺等措施,大幅着落工业用水。

通过上述主要措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水耗等实物消耗量明显下落,商品率提高,损失率着落,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从2005年到2007年,石化集团公司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从68.6千克标油下降到65.9千克标油,吨乙烯综合能耗从678.4千克标油下降到670.6公斤标油,原油加工损失率从1%下降到0.86%,乙烯装置损失率从0.68%下降到0.58%,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0.91吨标煤下降到0.82吨标煤,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从15.6吨下降到12.4吨。

3、环境保护

石化集团公司坚持有效公道开发利用资源,大力推行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在生产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公司污染物排放总量延续减少。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生产清洁产品。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后,石化集团公司结合本身实际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清洁生产企业标准》,全面启动了清洁生产和生产清洁产品工作。到目前,已有12家企业、51套生产装置到达了标准,通过了验收。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公司制定实行了熄灭“火把”计划。目前所属炼化生产装置中,95%以上的火把已熄灭,每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万吨。在生产清洁产品方面,近几年公司累计投入近400亿元改造生产装置,开发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技术。从2005年7月1日起,公司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新标准汽柴油生产,向北京市提供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汽油产品,2008年又开始为北京市提供符合欧Ⅳ排放标准的汽油产品。

积极推动健康、安全、环境(HSE)一体化管理。1是积极治理安全隐患,避免和减少事故产生。公司每一年在安排投资计划时,都将隐患治理放在第一位,提高了装置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公司的事故发生率逐年着落,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赔偿记录远低于商业保险公司的记录。2是坚持以预防为主,致力从源头抓起。公司严格执行有关规章,认真做好项目预评价,确保安全、环保、卫生等技术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缺点和隐患消灭在源头。3是重视职业卫生管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公司坚持从健全员工健康监护档案等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强化职业卫生现场管理。

着力解决重点污染物处置和“三废”再利用问题。石化集团公司从2005年起,每一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保达标治理、恶臭气体治理、污水回用等项目。从实行情况看,专项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批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为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公司制定实行了《“三废”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从国家给予的“三废”利用减免税收额度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作为专项奖金,鼓励企业发掘“三废”利用潜力,减少污物排放。年,公司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减少36.0%,万元产值COD排放量减少32.7%,万元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1%。

4、科技进步

多年来,中国石化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主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初步构成了陆相隐蔽油气藏勘探、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催化裂化、加氢、乙烯、聚丙烯等核心技术和一系列专有技术,科技创新对公司延续有效发展的支持作用显着增强。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化拥有有效专利7384件,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一。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构成了以地层岩性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为主的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系列,为东部老区增储做出了重大贡献。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散布规律研究、高含水油田改进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和以聚合物驱为主的三次采油技术系列,为老油田稳产起到了关键作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开发技术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发现了塔河油田和普光气田。油气层改造等技术突破,实现了塔河古岩溶油田的有效开发。高含硫气田开发、优快钻井等技术突破,加快了普光气田开发步伐。

主要炼油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应用自主专有技术、特点催化剂和国产化装备,低成本完成了屡次成品油质量升级任务,储备了相当于欧Ⅳ标准的成品油生产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一批炼厂加工含硫原油的技术改造,提高了原油加工适应性。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等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催化裂化技术和加氢精制催化剂实现出口。目前可以依托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并满足成品油质量升级要求。

石油化工技术开发获得重大进展。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乙烯裂解炉、聚丙烯、乙苯/苯乙烯、甲苯歧化、聚酯、芳烃抽提等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甲苯歧化技术和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等催化剂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出口。大型乙烯及芳烃改造和建设项目中,采取自有技术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大大下落了投资本钱。目前基本能够依托自主技术建设百万吨级乙烯。

设备、节能减排等配套技术开发步伐加快。70万吨级裂解气紧缩机组、48000Nm3/h大型空分装置、15万立方米大型浮顶油罐、大型聚丙烯环管反应器等研制成功,长时间依赖进口的局面基本改变。开发运用燃气轮机与加热炉联合应用、炼化装置余热生产高压蒸汽、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裂解炉强化传热等技术,装置综合能耗大幅着落。开发运用全厂水系统优化、污水处理回用、回收回用凝结水、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油田采出水处理及回注等技术,新鲜水取水量大幅着落,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高。开发运用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技术、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环保水平显着提高。

碧凯保妇康栓生肌
预防中暑
左肺下叶背段占位
全身体检查出肺部结节
小儿肚子胀气吃什么药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