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北师大

医药分开成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的难点容易

2021-10-01 05:25:30

“医药分开”成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的难点

2012年起,公立医院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如今,医药分开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难点。

获得6胜10负的战绩。这场对广东的比赛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10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这被视为医改吹响了总攻的号角。然而,号角虽然吹响,但是突破口和路径却似乎并未明了。

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公立医院1.4万余家,拥有床位数273万张、卫生人员346万人,分别占全国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医院卫生人员数的71%、90%和91%。公立医院提供的诊疗和住院服务占全国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的90%以上。因此,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必须跨过去的坎儿。

另外,公立医院改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对于医疗保障体系而言,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靠制度建设,但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却有赖于医生之手,否则金山银山也可能被搬空吃尽;对于基本药物制度来说,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供应靠政策调整,但是若医院不愿意采购,医生拒绝使用,基药目录再长岂不也是白搭?

难怪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文称,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明显缓解,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

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也是医改的最难点。过去30年,在减轻财政负担和调动医院积极性的思路之下,政府对医院形成了管而不办的模式,甩手掌柜当得好不自在;一些医院、医生则充分利用医疗的特殊性,顺势大发其财。如今利益格局已然盘根错节,改革者已成改革的目标,重新安排谈何容易?

财政投入不足是本轮医改的现实之一。从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开始,政府日益将卫生事业当做包袱抛向社会。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财政投入的连年下滑。在极端的年份,卫生总费用的七成以上都由个人和社会承担。可是,与此同时,政府却把医院的人事权和医药的定价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如今,公立医院改革提出要管办分开,让政府担责、用力、放权,从原有上级主管部门命令式管理向现代意义上的依法监管转变。实践中,卫生部门对此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认识,也始终无从突破。

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一些医院和医生也成为强势群体之一。在最初的年代,医院、医生对体制转变只能无可奈何地适应,断奶也的确带来一段痛苦时期,但很快一些医院、医生就发现了新体制的美好之处在整个链条上,自己处于核心地位。处方权的垄断以及不规范给诊疗费用的压力有目共睹。

如今,公立医院改革提出要医药分开,让医院、医生依规、守职、尽心,从原来靠大处方、大检查、过度诊疗吃饭向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如果没有激励机制的牵引,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实践中,一些医院、医生也不那么愿意放弃碗中的肥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两会前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最艰难,也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多次强调: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呼和浩特早泄治疗费用
长效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
贵阳包皮过长治疗哪家好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