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可再生能源

中国农科院专家揭示蓝耳病病毒免疫抑制机制

2019-03-19 01:44:18

中国农科院专家揭示蓝耳病病毒免疫抑制机制

中国农科院专家揭示蓝耳病病毒免疫抑制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马志永研究员领衔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创新团队,揭示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抑制抗原递呈作用新机制,为深入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提供新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21日发表在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公认的“疑难”病毒,具有极为复杂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病原体复杂性导致的该病临床防治和净化困难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一大难题。 上海兽医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对PRRSV引起的宿主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SLA-I是猪最重要的获得性免疫分子之一。病毒感染时,SLA-I在介导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PRRSV感染时,SLA-I受到抑制的现象是PRRSV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其作用机制却一直没有被解开。研究人员从PRRSV抑制宿主关键获得性免疫分子SLA-I(swine leukocyte antigen -I,猪白细胞抗原I)入手,首先用流式细胞技术确定了PRRSV感染引起细胞SLA-I蛋白表达下降(图1),然后对SLA-I相关的宿主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筛选,发现PRRSV感染导致β2M/SLA-I信号通路变化,PRRSV感染引起β2M蛋白下调表达,从而导致了SLA-I分子表达下降(图2)。为进一步确定发挥抑制作用的病毒蛋白,又分别检测了病毒Nsp4蛋白不同活性区域对β2M的影响,最终确定PRRSV Nsp4 Domain III区域是抑制β2M的转录的关键区域(图3)。该研究阐明了PRRSV抑制宿主SLA-I这一问题,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解析了PRRSV利用自身蛋白来控制宿主细胞SLA-I表达的机制。 此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析PRRSV复杂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从而能够指导PRRSV疫苗的研究和使用技术,且在PRRSV感染的临床用药上也具有参考作用。该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欧盟第七框架协议站-联合跨境动物疾病项目 (LinkTADs)的资助。

风寒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能活多久
月经后期如何排淤血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