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搞笑段子

赝品大行其道的根源究竟在哪2020年

2020-01-29 03:38:11

赝品大行其道的根源究竟在那

香港荷里活广场展出的傅抱石作品(来源于傅蕾蕾微博)

2月7日凌晨,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在微博发表声明,于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出的15幅画皆为赝品,该微博在上引起热议。近两年,随着微博的盛行,艺术品的微博“打假”屡见不鲜,张晓刚[微博]、段正渠、祁志龙、杨之光等艺术名家先后通过微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微博“打假”一方面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艺术圈“假象”的声讨,一方面再次引起圈内对于艺术品鉴定话语权这一老话题的讨论。艺术品真伪,艺术家本人或其家属是否能够说了算?当前艺术品市场上赝品大行其道的根源在那里?   先展览、后出售已成惯用伎俩   “这些画假得特别离谱,一眼就能看出不是真的。任何人只要有最基本的艺术收藏鉴赏知识,就能判定这些画的真假。首先它们的大小都一样,装裱风格也一模一样,更不用说蹩脚的绘画技法。这15件作品无论从画纸、款识、皴法、人物造型、笔墨皆不符合原作。”傅蕾蕾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称,得知展览并发现其中有假纯属偶然,听说有人举办傅抱石画展觉得意外,去了现场才发现其中15幅作品是假画。而此前,香港荷里活广场的微博上提到,这15件傅抱石作品均是“中国十大收藏家”赵泰来出借展出的,号称价值上千万元。   该事件引发友和业内专家对艺术圈“假象”的集体声讨。一些人根据傅蕾蕾上传的展品局部图片评论“没有抱石皴”“笔法完全不对”“一看是仿品”;还有人对赵泰来“中国十大收藏家”的身份表示质疑,认为傅氏后人应“立即向香港警方报案”“揭露其骗子面目”;更有人由此话题延伸,坦言,“拍卖会上有时买家卖家都知道作品是假的,却特意唱出双簧给围观的媒体和公众看。”   对此,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微博]撰文表示:“看了微博上发来的画作照片,做过几年艺术品拍卖的人大概都能辨出,仿的水平很差,也许连北京小拍卖行的上拍水准都不具备!我真怀疑,会有人上当去买这些‘低仿’品吗?尤其画展是在香港举办,香港人会容易上当去买吗?我以为,香港经济社会更加成熟,香港人更加精明,上这种当是不大会的了!那为什么要去那里展览?也许,展览方就是在为这批画做成个海外展出的经历,以便今后在私底下出手!”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傅蕾蕾并没有找主办方采取任何措施,她说:“他们有权利在自己的地方展览任何东西,但懂得看的人还是能分辨的。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以为展出的作品一定是真的。”她表示,之所以发微博打假,是因为“先展览、后出售”已成为一些人推销艺术品的惯用伎俩,她想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造假在圈内不是秘密,现在拍卖会上买卖双方都知道画是假的,因为人家不过是为了洗钱,真的假的不重要。可怜的是媒体和观众。”艺术评论家朱其评论说。   艺术品真伪谁说了算   在傅蕾蕾微博“打假”之后,赵泰来发表声明称,其借予荷里活广场展出的傅抱石画作实属真迹。赵泰来表示,其藏品是1978年在荣宝斋、北京饭店、燕京饭店由史树青等中国文物鉴定家鉴定后买的,他表示就傅蕾蕾的指控,已委托律师采取法律行动。长期以来,圈内对于艺术家本人是否具有艺术品鉴定话语权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在经历去年祁志龙“乌龙打假”事件后,很多人对艺术家本人的鉴定结果表示怀疑。那么艺术品的真伪该由谁说了算?   “如果说鉴定权的问题,法律上没有规定谁才有最终鉴定权,只有对着作权的相关规定,但目前还没有听说那位艺术家或艺术家家属以侵犯着作权为由对赝品进行起诉的。我认为艺术家本人、艺术家的亲属、艺术品研究专家,甚至所有参观艺术品的观众都有鉴定权,这种权利广而言之是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的权利,而最终的话语权始终将由市场来决定。”对于赵泰来“保留法律追究权利”,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认为,艺术品鉴定权是每个人都有的,因而傅蕾蕾微博“打假”的行为也构不成侵权或名誉损害。   “其实,国外艺术品鉴定大多由公认的、某一艺术门类的研究专家来做出,而国内艺术品市场起步晚,很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既没有公认的研究机构或画廊来认证,也没有在某一门类内掷地有声的专家出来鉴定,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与买家对接,这是市场假象频生的原因,也是国内屡屡出现艺术家本人站出来打假的原因——大家都不懂,谁喊的声音大谁最管用。”季涛对说。对于赵泰来给出的画是经过史树青等人鉴定过的解释,他认为,现当代中国书画并不是史老的专长,对傅抱石作品相对权威的鉴定意见,除了知名拍卖行和专业收藏家以外,业内比较尊重傅抱石家人的意见和他在南京的几个学生的鉴定。“傅蕾蕾作为傅抱石外孙女的身份并不能说明她一定懂傅抱石作品,但她毕竟主修过艺术历史,从业于艺术品市场圈,2006年加入佳士得[微博]拍卖行,曾亲自操盘过傅抱石作品的拍卖,这样的说服力自然就大了许多。”   赝品为何能大行其道   傅蕾蕾微博“打假”引发一些友感慨:“艺术圈越来越乱,打假打了这么多年,造假却屡禁不绝。”对此也深有感受:常可见鉴宝活动上对瓷器、书画、古玩等无一不精的资深专家,常可见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上估价千元至万元不等的齐白石、张大千等的“大家画作”,常可见顶着“收藏家”“某某主席”“某某院长”名头的人展出一些各大博物馆都未曾展示过的“奇珍异宝”……赝品,为何能够在艺术圈大行其道?   “没有规定说,假的艺术品就不能拍,或者不能卖。我理解的艺术品就是玩出来的,没有‘打眼的’,那来‘捡漏儿’的?这是购买、收藏艺术品的乐趣所在。把一切交给市场,而对于艺术品真伪的讨论应该是学术上的事情。至于那些估价几千元、几万元的‘大家作品’,估价已经说明了一切,有人购买也是从审美的角度去买的,而非认为一幅几千元的齐白石画是真迹。现在的问题是,太多人用购买商品的心态去购买艺术品,这是投机者的心态,直接影响到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投机者的增多也催生了造假者和赝品的泛滥,而一旦投机者发现购买到的是赝品,就会心理失衡,继而将种种‘乱象’归因到市场缺乏管理等方面。所以我认为,要让市场获得更好发展,参与者首先应放平心态、回归理性。”刘双舟说。   “其实,这原本是件小事儿。”季涛对说,“艺术品本身的属性就是装饰性的、审美性的,无所谓真伪的问题。真和假之间的关系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的,还有灰。很可能估价几千元、几万元的几十件作品中真的就有一件是值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的真迹,这就是可能存在的‘灰色’,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现在市场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投机者越来越多,就把这件事变得严重起来——投机者的不懂,部分媒体的不懂,加上市场的不够成熟,使得一些所谓的‘收藏家’过分张扬,赝品大行其道,这是需要大家警惕的。不久前,多家大拍卖公司的老总聚在一起,表示今年要把投机者从拍卖市场‘轰出去’,多关注收藏和文化,其实这是拍卖行回归理性的表现。至于市场的成熟,我想还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

seo+50
肝不适的几大原因
跌打损伤骨折吃什么好
孩子积食发烧怎么办
专为儿童研制的止咳药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